新浪新闻客户端

美媒认为无人机对核威慑是把“双刃剑”:打击能力提高 误判风险增加

美媒认为无人机对核威慑是把“双刃剑”:打击能力提高 误判风险增加
2025年02月11日 15:43 参考消息
举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原标题:美媒认为无人机对核威慑是把“双刃剑”:打击能力提高 误判风险增加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月7日刊发题为《无人机对核威慑意味着什么?》的文章,作者是劳伦斯·科布和斯蒂芬·辛巴拉。内容编译如下:

    无人机已经对战争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项技术从简单的侦察工具发展成为能够展开监视、定点打击和电子战的多用途平台。能够以高度自主方式实施精确打击的更先进无人机研发成功,促使人们考虑在涉及核威慑的战略场景中使用它。

    凭借其精确瞄准能力,无人机可以融入核威慑战略。它们可以通过对潜在核威胁进行持续监视和预警来确保一国核力量的存续。无人机还可以支持更可行的“二次打击”能力,确保一国即便在遭受第一次核打击后仍然保留报复手段,从而提高核威慑的可信度。

    然而,在可能出现核升级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或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无人机的自主性越来越强,这增加了误解的风险,因为无人机即便只是在进行侦察,也可能被视为更重大袭击的前兆。这可能引发敌方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导致意外升级为全面核战争。冷战和随后的历史表明,意外核升级的危险并非微不足道。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和1983年的“强箭手”军事演习都说明,误解可能导致首先使用核武器或者发动核打击的风险增大。假设俄罗斯误解乌克兰使用北约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俄领土发动深度打击,乌克兰战争可能会从常规武器扩大到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此类担忧的一个例子。正如国家安全分析人士、核不扩散问题专家刘易斯·邓恩指出的那样,再次上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面对的是一个滑向核无政府状态的世界。

    主要核大国的边缘政策正在抬头。随着俄方一再发出核威胁,美俄在核问题上本就十分糟糕的合作进一步恶化。最近根据美国高级官员提供的信息撰写的报告表明,美国可能也会调整其态势并扩大武器库,以加强对俄罗斯等国的威慑。所有这些事态发展都侵蚀了核秩序的关键支柱,增大了核战争的风险。

    相对来说,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较快,成本较低,而且很难被发现,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对高价值目标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从理论上讲,一国可以部署无人机袭击对手的核指挥和控制基础设施或导弹发射井,目的是在对方发动潜在核报复之前将其破坏或消除。

    此外,配备核有效载荷或先进常规武器的无人机也可以用于解除核武装的打击行动。这可能会改变各国的战略考量,因为对手可能会觉得更容易受到先发制人的核攻击,尤其是如果它们认为无人机打击能够消除其核报复能力的话。

    随着无人机变得更加自主,它们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作出决定的风险大大增加。在核环境下,任何行动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把决策权交给机器是危险的。自主无人机可能引发核反击或者因为算法错误而做出致命误判,这对战略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由于无人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运行,挑战之一是确保其行动不会引发意料之外的升级。此外,在核环境下对通信和控制技术系统的依赖引发了对这些系统脆弱性的担忧,特别是如果对手利用网络攻击或电子战战术来破坏无人机行动的话。

    战争的特点总是随着新技术和新战略思维的出现而变化。不过,战争永远是一种充满竞争和冲突、不确定性、机会和摩擦的环境。对于军事规划者和军备控制来说,无人机与核战争之间的关系有利有弊。无人机具有加强核威慑的潜力,但也会在控制升级和先发制人稳定性方面带来重大风险。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决策者必须制定战略,以应对无人机在核威慑方面构成的独特挑战。(编译/葛雪蕾)

无人机美媒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热门推荐

在航母上搞变装表演 美第七舰队司令提名遭撤销
在航母上搞变装表演 美第七舰队司令提名遭撤销

在航母上搞变装表演 美第七舰队司令提名遭撤销

  • 2025年7月14日
  • 03:56
  • 观察者网
  • 2,770
APP专享
俄媒:激光武器将成俄防空力量有效补充

俄媒:激光武器将成俄防空力量有效补充

  • 2025年7月14日
  • 03:58
  • 参考消息
  • 1,931
APP专享
俄摧毁美制防空系统 乌击退俄多次进攻

俄摧毁美制防空系统 乌击退俄多次进攻

  • 2025年7月14日
  • 01:58
  • 央视网
  • 1,899
APP专享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