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极雷达站:我凝望着祖国的蓝天
贾俊峰 谭 涵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学峰 刘汉宝
新年第一天,驻守祖国东极的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举行了一次特殊活动:请每名官兵写下自己的“新年心语”。
回顾与展望,雷达兵心语平凡却不简单。得与失、苦与乐、取与舍,官兵心语是对过往一年成长收获的盘点,也是对新年工作生活的期待。
“1”“2”“365”——二级上士刘相君在“新年心语”中写下这样几个数字。
数字,见证雷达站官兵的坚守青春:从营区到阵地,一条长约1公里的路;在这条路上,每天至少往返2趟;雷达365天旋转不停,官兵守望空天全年无休……
这条路,也是刘相君最熟悉的路。守防多年,路边的风景早已镌刻在脑海,然而再美的风景,他和战友也无暇欣赏,因为路的那一头连接着祖国的“蓝天国门”,连接着雷达兵守望空天的使命。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雷达站李站长坐在桌前,欣然阅读官兵们的“新年心语”。最后,他写出了一段“小结”:“这些心语,让成长变得具象化了,大家在坚守中实现价值,在考验前践行使命,每个人的‘收获’都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过去一年,祖国的万里边海防,像这个雷达站一样的坚守故事说不尽道不完。正是无数战友的坚守,筑牢了祖国的钢铁边防线。新的一年,让我们品读雷达兵的“新年心语”,感悟坚持梦想的力量,将收获化为动力,朝着新年度新目标奋力奔赴,加速前进。
——编 者
战士写下“新年心语”。
追赶时间,追赶太阳
驻守边境一线,远离都市繁华,雷达兵的心却不会荒芜。战斗值班让他们的心弦紧绷,时刻有种被任务推着走的感觉。
“成为‘一号班’值班员。”入伍以来,雷达操纵员刘相君心中始终装着这个梦想。随着能力的提升,梦想照进了现实,成为“一号班”值班员的他,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就像个陀螺连轴转,鲜有闲下来的时候。”刘相君说,成为“一号班”值班员后,在一次次任务中,他对脚下这条通往阵地的路,有了更为具象的认识:“走路1400余步10分钟,跑起来会更快一些。”
阵地,雷达兵心中永恒的战位。无论风霜雪雨,无论何时何地,当战备铃声响起,“一号班”成员必须第一时间奔赴阵地。
“第一时间抵达”是雷达兵的职责,而“快一秒抵达”则体现了一种责任心、更意味着一种能力。
守防任务繁重,雷达兵不约而同地选择“追赶时间”。
每次值班,刘相君都会提前10多分钟抵达阵地,做好接班准备。那年寒冬,全站执行紧急任务,一大早刘相君前往阵地准备接班,刚走出大门就遇上暴风雪,伴随着骤然响起的战备铃声,他顶着风雪冲上阵地。
雷达屏幕上,一个特殊区域光标闪烁,一个可疑回波正向上缓慢移动。“是特情!”经过初步研判,刘相君操作雷达精准锁定目标,果断录取相关数据并上报。也正是这组数据,确保了整个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号班’的荣耀与使命,就体现在一次次任务中。圆满完成任务,就是经受住了考验,战胜了自己。”如今,刘相君已经带出不少技术骨干,每次和新战友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他都会把这段话重复一遍。
在这位雷达站响当当的技术骨干心里,脚下这条坚守之“路”上,还有许多座“山”需要翻越,只有看到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每一次任务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快一秒抵达’!”
追赶时间,就是追赶太阳。去年,雷达技师、二级上士高远调入雷达站,摸清新装备秉性,快速处置特情,他争分夺秒。
雷达站对新装备进行换季保养,北疆的初春天寒地冻,新装备信号不稳定,高远带人日夜检修,白天爬上高塔核验零部件,深夜睡在狭小的方舱,加班加点分析线路图,真正做到了“衣不解甲”。
不久,上级下令全站执行重要任务,高远带人坚守战位,确保了新装备以最佳状态执行任务,领导称赞他“功不可没”。
几天后的复盘总结会上,高远走上讲台分享执行这次任务的感悟:“在祖国东极守望‘蓝天国门’,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
每一天都在突破自我、收获成长
流利的口报,对雷达操纵员来说是必备的专业能力。但对于下士张晨阳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时候的张晨阳,开口说话比同龄人晚了一年多;长大后说话,语速快了有时会口吃。
大学毕业,张晨阳怀揣着军旅梦选择参军入伍。来到雷达站,他要跨越的第一个坡坎就是“口报”这项基本功。
下连之初的考核,张晨阳的成绩落在后面,这让倔强要强的他心急如焚。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潜力有多大!”张晨阳开始自我加压,每天比别人多练一小时,战友说,他连说梦话都在口报。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跟班见学,紧急空情突袭,张晨阳不假思索准确报出一组数据,及时为任务战友提供了判别依据。这次“超常发挥”,让张晨阳获得了自信,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一次突破自我,都源于千百次的锤炼。”
这一年,张晨阳训练成绩的提升有目共睹,当年底被连队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如今,张晨阳坐在雷达屏幕前,总是自信满满。
他对雷达站的新兵们说:“练得多,身上的潜力就会变为底气;有了底气,前进路上便不会惧怕困难。”
潜力和底气,是雷达兵在“新年心语”中常用的关键词。
指令标记员、下士吉余杭出生在大城市,从小在家人的呵护中长大。刚下连,吉余杭曾因生活单调乏味,无法融入守站生活。得知他有摄影的爱好,班长谷洋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去感受这里的美,用你喜欢发现美的眼睛。”
一次值班结束后,站在山顶的空地上,吉余杭偶遇了一场壮丽的日出,他跑回宿舍拿来相机拍下了这一刻。当天,他在笔记本上写下:“每次日出都是新的开始,只有努力尝试才不会后悔。”
从那天起,他摄影的“潜力”得到激发,开始尝试拿起相机记录守站时光。这一过程中,他也因战友的行动受到鼓舞和感召。
一次,站里安排他为即将退伍的战友拍摄纪念照片,“来这里之前,我不知道天亮得这么早”“离开时才发现,那些吃过的苦、挨过的冻,回忆起来都甘之如饴、温暖心房”……看到听到老兵们对阵地的不舍,他的内心也深受震撼。
吉余杭和老兵们商量,在日出时分拍摄这组照片,“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是雷达站最鲜明的标志。他还提议,以山顶镌刻着“东极”二字的山石作为照片背景,因为在雷达兵心里,这是坚守的象征。
心中的坚守,让他焕发出奋进的动力。作为指令标记员的吉余杭,训练成绩很快在站里名列前茅。今年在雷达站的“新年心语”中,他写道:“将太阳迎进祖国,更要让阳光照耀心间。”
成长是什么?是懂得,是领悟,是决定从这一刻开始迈出第一步。
前不久,班长谷洋服役期满、即将脱下军装。谷班长离队前,吉余杭提出用相机记录他在连队的“最后一天”,制成数字相册作为离别礼物。吉余杭在相册中写道:“您永远是我的班长,感谢您用行动告诉我何为坚守,鼓励我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雷达兵永远的骄傲
午饭后,指令标记班班长、二级上士刘博文打开了电脑,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写下了3个“100%”:接受上级检查合格率100%;上报空情质量合格率100%;落实战备工作完成率100%。
数字会说话,是全站官兵拼搏奋斗的缩影,也是对一流标准的执着坚守。
当年雷达站新组建,听说要驻守祖国“东极”,刚参军入伍的刘博文热血沸腾,第一个报名。
建站之初,时任主官就立下“打基础、育人才、创一流”的抓建目标。架设装备、铺设线缆、调试线路……作为第一批守站的雷达兵,刘博文参与了站里的各项建设,为尽快担负战备任务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他和战友一起确立了一流标准。
这种标准体现在值班任务中——入伍以来,刘博文主动梳理空情特点,完成数本工作笔记。在值班过程中,他以高效处置能力很快脱颖而出。
“一人强不是强,集体强才是真正的强。”这种标准还体现在班级管理上——对待班内同志,刘博文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每次带新兵,他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扣好第一粒扣子,立起一流标准。”
新兵入营仪式上,作为连队荣誉室的兼职讲解员,他会着重强调站徽上数字“一”的含义:“这代表我们勇争第一的目标和决心。”
也正是这句话,在指令标记员、列兵霍士杰心中种下了“创一流”的种子。入营以来,他在心中定下目标:在同批新兵中第一批独立担负值班任务。
霍士杰开启了自我砥砺之路。白天,跟班向老兵学;晚上回宿舍,自学记笔记。他还主动加压,请求班长给他设置更具挑战性的课目。
被霍士杰的拼劲所打动,刘博文一路陪着他加练,为他量身定制训练计划,最终,霍士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单放执勤”的指令标记员。
有收获,也有遗憾。由于战备任务紧张,一连多个春节,刘博文都没能和家人一起度过。前不久,刘博文被旅里评为“强军先锋”,颁奖典礼上,旅机关特意邀请他的妻子黄玉莹来到现场,亲手为他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
颁奖台上,刘博文红了眼眶:“谢谢爱人的陪伴,许多节日,我无法与爱人团圆,这是我们这个小家的遗憾。然而,那些万家团圆的日子,守望着祖国的空天,这是我作为雷达兵永远的骄傲。”
拥抱阳光,成为光芒
山顶的一处空地,雷达兵喜欢站在这里看日出。
下哨后的时光,是雷达操纵员、中士孙野最惬意的时刻。每次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感受阳光洒在身上,他的内心无比满足。
“妈妈,我已经长大了。”第一次独立处置空情,孙野走出阵地,抬头望着蓝天,清晨的阳光照着脸庞。回到宿舍,拿到手机,他给母亲发去一条微信:“祖国的蓝天,有我的凝望——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
成长,就是意识到责任,肩负起使命。
去年新兵下连,孙野主动向连队申请担负带新兵任务。那段时间,他对同班组新兵胡耀阳“手把手”进行帮教。
一次夜间值班,孙野和胡耀阳一同担负战备任务。孙野将方舱的灯光关闭,屏幕上点点荧光映在他们的脸上,“你看,这星星点点的回波,像不像闪烁的繁星?我们紧盯每一个回波,就是在守护万里星空。”
不久,胡耀阳顺利度过了新兵适应期,他也定下了自己的新年度目标:“早日独立值班,为孙班长分点担子。”
拥抱阳光,雷达技师、一级上士赵金星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年终岁尾的夜晚,刺耳的警报声划破夜的宁静,赵金星从睡梦中惊醒,穿好衣服迅速赶往阵地。
爬到雷达罩上,赵金星在寒风中检修线路,反反复复也看不出任何问题,赵金星索性摘下手套开始测试。时间在寒风中悄然流逝,沉寂的雷达终于重新飞旋起来,他的双手已经冻得发红。
返回宿舍的路上,太阳从地平线升起,阳光照在身上,那一刻,赵金星的心是暖的,更是满足的。
那晚的学习室,赵金星在“新年心语”上写道:一想到我们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空天,内心就再也没了任何怨言;每一次迎接祖国第一缕阳光,内心都无比自豪。
“拥抱阳光,成为光芒。这是我过去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我明天还要继续砥砺前行的方向。”去年底,雷达操纵员、一级上士刘铭举郑重地写下留队申请书。他说,继续为祖国守望阳光,就是他新年度的目标。
(图片:王硕 摄)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他俩见了!特朗普:非常令人兴奋
- 【 军事 】 欧洲最大空军演习启动,俄反应强烈
- 【 财经 】 顺丰连陷“保价赔偿之争”!
- 【 体育 】 莱万当选世界足球先生
- 【 娱乐 】 冯小刚辟谣病情恶化放弃治疗:谣言总...
- 【 科技 】 年薪涨2个月,互联网人:@老板,懂?
- 【 教育 】 指导研究生亲力亲为 这位教授为何火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