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战地记者讲故事丨夜空中最亮的“星”

战地记者讲故事丨夜空中最亮的“星”
2024年03月05日 07:57 中国军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战地记者讲故事丨夜空中最亮的“星”

  夜空中最亮的“星”

  ■王  宁

  插图:唐建平  插图:唐建平
  记者心语:但行耕耘 ,无问收获。  记者心语:但行耕耘 ,无问收获。

  傍晚,勇士车穿过闹市,拐进一条乡村小道。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不停颠簸,耳边响起呼呼的风声。突然,一阵轰鸣声传来。我探出头,发现一架直升机正在空中翱翔,宛如一只矫健的雄鹰。

  “直升机要想不迷失方向,精准找到‘回家的路’,离不开导航台的正确指引。”同行的战友告诉我,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全旅最偏远的导航台,台长黄伟在那里已经坚守了19年。

  “到了!”车子七拐八拐,颠簸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小院出现在眼前。院子四周都是农田,显得有些荒凉,而院子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又向人们展现着这里特有的生机与活力。

  走进小院,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导航机房里,一个面容清瘦、坐姿笔挺的老兵正认真值守,机器不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

  不多时,保障任务结束。老兵走出来,一双大手握住我的手。他就是黄伟。

  黄伟所在的这个小院,其实是第80集团军某旅一个保障飞行的小台站,任务就是给飞机发送导航信号。起飞前开机,落地后关机,周而复始。

  我注意到,黄伟的手上有一道明显的伤疤。还没来得及开口,黄伟就敏锐地捕捉到了我的疑问。他告诉我,这道疤痕是在一次飞行保障任务中留下的。

  那天,战鹰顺利出巢。不料天气突变,一道闪电击中无线电转换器,信号瞬间中断,导航机急促报警。黄伟说,当时整个导航机外壳已经充满静电,噼里啪啦的声响从设备里传出。

  “战机失去引导,危险性极大!”黄伟当机立断,将转换器连接线拔下,直接连到室外导航机的天线柱子上。屋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十几米高的天线柱子被吹得晃动起来,随时可能遭到雷击。可黄伟顾不上这些,他用手紧紧摁住导航天线,直到半个多小时后飞机全部落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已被电流击伤。

  “当时不害怕吗?”我问。

  “那时没想那么多,只有一个念头,保证飞机平安起落。”黄伟坚定地说。

  班里战士廖涛悄悄告诉我,黄伟今年44岁,当兵24年,在台站19年,除了出差休假,没耽误过任何一次飞行。5万多场次的飞行保障,优质场次率始终是100%。

  走出机房,我们来到小院。微暗的路灯下,“以苦为乐 以台为家”8个大字格外醒目。

  “刚到台站时,近10亩的小院一片荒凉,除了一间孤零零的房子,就是满地杂草。”黄伟说,为了改善环境,他和战友们开始了10多年的建设历程。他们利用飞行保障间隙,在院内种下了百余株树苗,还在空地上开垦了几亩菜地,种上时令蔬菜。训练之余或休息日,大家在菜地里浇水、除草、驱虫。收获季节,他们还会摘下一部分蔬菜和果实送到连队,给战友们品尝。

  不知不觉来到篮球场,黄伟自豪地介绍,当初台站活动场地有限,他和战友们手挑肩扛,硬是开辟出了篮球场,让大家能够酣畅淋漓地运动。台站人少,“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他还想方设法让大家的生活更丰富:厨艺展示、棋牌对战、石刻根雕……凡是自己能想到的、大家喜欢的,他都带着大家一一尝试。

  “台站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只有黄班长一直坚持了下来,他把台站当成了自己的家。”战士马大川动情地说,台站的每一块砖、每一棵树都倾注了黄伟的汗水。近年来,台站成为旅队乃至集团军正规化建设的标杆,先后4次被评为“先进台站”,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把台站当成自己家的,可不止我一个。”黄伟接过话茬。19年来,他帮带的许多战士都对这里很有感情。大学生士兵王涛考上军校,离开连队前向指导员专门请求再回台站吃顿饭。“我是导航台的兵,一定要吃顿导航台的饭再去上学。”那天中午,黄伟和战友们包了饺子,大家边吃边聊,黄伟叮嘱了很多。离开时,王涛眼里噙满泪水。

  走出小院,夜空中繁星点点,让人心旷神怡。我问黄伟:“你最喜欢的是哪颗星星?”黄伟说:“平时工作忙,也很少抬头看星星,如果非要选,那我选北极星。要是迷路了,就抬头看看它。”听到他的答案,我并不觉得吃惊。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指引航迹的使命早已融入了血脉。

  回到市区,华灯初上。繁华的都市里,霓虹闪烁。抬起头,已看不到导航台上空那样迷人的漫天繁星。但我相信,同一片星空下,黄伟和他的战友们一定值守在导航台,用默默坚守助力夜航的战鹰展翅翱翔。

黄伟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