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航空工业
“放飞!”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一声指令,11月27日9时,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10无人机腾空而起,搭载毫米波测云雷达、掩星/海反探测系统等,后到达任务空域后,与天基、海基、岸基气象观测仪器一起,对海洋上空云系、温湿廓线分布以及海面风场等气象要素进行协同观测。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163/w550h413/20211127/73ba-62822bdaeb5ac791dffd96c97b0a943a.jpg)
“翼龙”-10即将自主驶出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117/w550h367/20211127/e846-4420d63f3c883ee51b16209ac92e0968.jpg)
正飞赴任务区的“翼龙”-10
在无人机气象保障服务指挥调度平台上,技术人员看着屏幕上一组组实时传输回来的试验数据很是兴奋。“这些数据用常规气象探测手段几乎无法获取到。”技术人员表示。在任务过程中,“翼龙”-10各系统状态良好,任务载荷工作正常,此次飞行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翼龙”-10无人机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涵盖了海洋气象多要素、多维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测,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该任务是继2020年“翼龙”-10执行我国首次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任务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是建设以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基观测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为今后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并为全球气象服务提供全新精准的技术手段。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773/w550h223/20211127/f10d-35f2012fc2caef0cf5a5cdb80b4ddd2a.png)
科技引领未来
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雪芬介绍,此次试验将在验证“翼龙”-10无人机平台性能,改进载荷性能、观测方法、指挥系统、试验流程以及自主研制的掩星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的同时,为最终建立完善的无人机气象应急探测业务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120/w550h370/20211127/2380-1af36518e0d19758a0d61588461d5b52.png)
“翼龙”-10待命出征
我国海岸线漫长,以台风为代表的海洋气象灾害频发,每年给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预报水平提升明显,但是现有的空基观测手段无法对台风等气象灾害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抵近式探测,精细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的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3/w550h253/20211127/0300-025936deacc92b68708381a9f5183ac3.jpg)
技术人员在数据间做各种数据分析
利用无人机对台风直接观测是提高台风强度预报、路径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为此,2020年中国气象局联合中国航空工业开展“海燕计划”,旨在对台风等海洋气象观测开展科研试验。本年度试验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展机载气象载荷功能和性能测试。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4/w550h254/20211127/b55b-edbf5f0a195fd8168b6a730f55e284c3.jpg)
“翼龙”-10地面开车
“为更好地适配多型任务载荷,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对‘翼龙’-10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确保其能高质量完成此次科研试验。”“翼龙”-10现场指挥唐克兵说。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117/w550h367/20211127/6078-7fb8f38e75218220fbe44780488e16af.png)
夜间准备
“翼龙”-10无人机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无人机系统,具有航速快、飞行高度高、自主能力强、系统可靠、安全性高、部署使用便捷高效等特点,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作为航空装备研制生产的主力军,航空工业肩负大国央企的责任与担当,自主研制的多型无人机已在应急救援、人影天气、气象探测等多领域崭露头角。
![](http://n.sinaimg.cn/weibo_pub/crawl/3/w550h253/20211127/0986-2001dfea50e90a7625dc7f80d7481faa.jpg)
保障人员为飞机加满油蓄满力
未来,航空工业将根据国家和市场需求,聚焦关乎国计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无人机的研发、制造、服务保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能力水平,持续输出先进航空技术;基于有/无人飞机、机载系统与服务保障融合的体系化供应能力,打造新时代航空工业整体解决方案,为国家提供更多好用、管用、耐用的装备,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民生福祉贡献更多更大的航空力量。
来源/中国航空报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http://simg.sinajs.cn/products/news/items/2017/pc_news_article/img/mil-code-7ec9a2.jpg)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Omicron毒株列为“需担忧的变种” 意味啥
- 【 军事 】 印媒:巴军枭龙战机配备超音速导弹 可...
- 【 财经 】 京津同仁堂对簿公堂 老字号商标怎么算
- 【 体育 】 世预赛附加赛抽签:葡萄牙意大利同区
- 【 娱乐 】 蒋勤勤回应《当家主母》假猫争议:敬...
- 【 科技 】 年薪涨2个月,互联网人:@老板,懂?
- 【 教育 】 调查:校外培训广告无孔不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