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既用中国“吸睛”, 又为中国“设套”,本报记者现场看“香会”

既用中国“吸睛”, 又为中国“设套”,本报记者现场看“香会”
2024年06月04日 13:15 环球时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既用中国“吸睛”, 又为中国“设套”,本报记者现场看“香会”

  《环球时报》记者现场感受“香会”的“两面性”

  6月2日上午,当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在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以下简称“香会”)上作大会发言时,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场内座无虚席。专程报道“香会”的《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中国防长发言环节结束后不久,在酒店大堂内拉着行李箱办退房手续的人陆续多了起来。

  一位多次参加“香会”的外媒同行表示,美国防长发言被安排在1日,中国防长发言在2日,“大会议程之所以将两国防长发言分别放在两天,就是为了有看点,防止参会人员半途离会”。

  不过,“香会”主办方一方面靠中方代表团“撑场面”,另一方面却在会议日程设计、演讲嘉宾安排上处处为中国“设套”、“挖坑”。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中国解放军代表团参加“香会”是努力在不同中寻找相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而有些国家则是在相同中找不同,蓄意挑事。

  马科斯歪曲渲染海上事态,奥斯汀发言给予支持

  “香会”由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是目前亚太地区安全对话机制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会议之一,也被称为“亚洲安全峰会”。按照议程设置,大会有3场重头戏:开幕晚宴上一位国家领导人发言、第二天美国防长发言、第三天中国防长发言。今年3月,IISS就在其官网上宣布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出席“香会”,并在开幕晚宴上作主旨发言,这是3位重量级嘉宾中最早确定下来的一位,也是“香会”首次邀请菲律宾总统发表主旨演讲。

  新加坡《联合早报》此前报道称:“南海紧张局势预计会是区域国家‘舌战’的主轴。菲律宾可能会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撑腰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中国面对的压力会比往年更大。”

  果不其然,马科斯的发言大谈南海问题,并声称菲律宾的主权和管辖权继续受到“非法、胁迫、侵略和欺骗行为”的侵犯。对菲方有关表态罔顾历史和事实,宣扬其涉海错误立场,歪曲渲染海上事态,中国外交部已阐明中方立场,并敦促菲方重信守诺,立即停止海上侵权挑衅,尽快回到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海上矛盾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多位参与“香会”的中外人士认为,“香会”作为亚太地区防务论坛,却展示出深深的美国五角大楼印记。比如美国防长奥斯汀在第二天的发言中就对马科斯的言论给予支持,并表示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权享有自己的海洋资源。他还声称,菲律宾“所面临的骚扰是危险的”,确保南海保持“自由开放”符合共同利益。在提问环节,奥斯汀也强调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坚定如铁”。

  除此之外,今年“香会”的一个临时性安排,也能反映出美国对此次大会的影响。在奥斯汀发言结束之后,IISS便宣布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出席“香会”并发言。《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在2日中午泽连斯基发言之际,奥斯汀提前在会场门口等候,与泽连斯基一同进入会场,这一举动像是在有意传递出美国支持乌克兰的信号。

  参会的解放军代表团成员潘庆华2日在新加坡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欢迎晚宴上马科斯演讲,还是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奥斯汀演讲,包括一些政治人物的临时出席,种种“巧合性”安排,容易让人们认为,“IISS试图在议题设置上制造围堵中国的话题,其议程安排也可能是出于抵消中国军队声音对外传播的考量”。

  不仅如此,IISS公布的演讲名单中共有42位嘉宾,《环球时报》记者一一核对后发现,其中一半来自亚洲地区,而近2/3的发言者来自美国或美国盟友。除了东盟国家,出席会议的很多高级代表团也都是来自美国在亚太和北约的盟友。

  解放军代表团成员、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曹延中在新加坡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北约盟友“千里迢迢”来到新加坡发表所谓“对亚太安全的看法”,是在配合美国把更多对立、对抗带到会场上来。比如东欧国家立陶宛的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该国出台了一个所谓的“印太战略”,这是在“不加掩饰地随美起舞”。

  曹延中说:“从一系列细节中可以看出,主办方提供了一个舞台,围绕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通过各国代表团发言及舆论配合渲染所谓‘中国威胁’。”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一连回答17个问题

  “香会”的两面性还体现在舆论场上。参会中方代表团成员在香格里拉酒店一向是被世界媒体高度关注的,一方面,媒体希望从代表团那里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媒体会进行倾向性报道,刻意放大中方代表团的一些表态,又无视中国真正对外传递的热爱和平、命运与共的理念。

  “塔楼翼1006”是今年“香会”期间中方代表团的临时“发布厅”。在“香会”期间,中方代表团共举行了4次记者会,发布人有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官员以及专家学者,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媒体的诉求。比如第一场记者会的主题是关于中美防长会谈,主持人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而最后一次与记者见面的则是代表团的军事专家们,记者注意到他们的行李箱就放在走廊上,专家们接受完媒体采访就离开酒店。

  在中美防长会谈的现场,美方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会谈后美方不会召开吹风会,只会发布一则新闻简讯。而相比较之下,在中美防长会谈结束15分钟之后,吴谦就出现在香格里拉酒店的临时“发布厅”,迎接他的是来自法新社、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几十家媒体的记者,后来的记者都只能席地而坐。在介绍完中美防长会谈的基本情况后,吴谦总共回应了17个提问,直至没有记者再举手提问。

  这17个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追问中美防长会谈究竟谈出了什么新成果,双方在规避风险时有没有达成新的准则等等。吴谦也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能范围,表示并不能准确回应所有问题,但依旧对记者们的疑问给出了个人的观点。比如在回应“中美两国在哪些方面还可以增强合作”这一问题时,吴谦表示,中美两军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利益,但也确实存在分歧。双方需要积累互信,并且不断扩大互信,因此双方可以从一些不太敏感的领域先做起来,比如军事院校的沟通交流。

  会后,有数位与《环球时报》记者相熟的外媒记者表示,发布会非常不错,能感受到发言人非常积极地解答媒体的提问,“这是一个与中国解放军代表团深入沟通的机会,比较难得”。

  “短期内‘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还难以改变,国际舆论场上美西方声音大一些、多一些,这是客观现实。但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声音正在自然注入国际舆论场,我们的声音越来越被听见、被重视、被接受。”潘庆华举例说,会议期间他们几次通知媒体开吹风会,多家媒体因为之前没抢到位置,提前四五十分钟就来抢位占座,这表明媒体是十分关注中国声音的。

  还有一个细节体现出记者在会上遭遇不公平对待。在主办方发布的美国代表团名单中包括很多家媒体,在与其中一家媒体的记者聊天时,《环球时报》记者发现中美记者的证件不同,对方享有更多的权限,而这位记者并没有额外做过申请,是主办方主动为他们升级的。这位记者坦言:“这的确不公平。”

  潘庆华认为,尽管“香会”是西方国家的主场,但我们愿意借助这个平台,把一个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军队介绍给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国军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比如国际维和、远洋护航等。“我们做了很多维护世界和平的事情,不应该被随意贴上负面标签,我们有责任向世界讲清楚我们的国防政策和理念主张,这也是中国军队应邀参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努力在不同中寻找相同,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

  会场上的“大国效应”:中美防长发言最受关注

  参加“香会”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两天的正式会议期间,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防长讲话时听众会给予高度热情,无论是会场内还是媒体室都会出现“一座难求”的场景。相较之下,其他发言嘉宾的听众明显少很多,有媒体将这种现象形容为“大国效应”。

  已经第三次参加“香会”的曹延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参会最深刻的感受是,一些西方国家一方面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另一方面又觉得中国作为大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处处要对中国进行围堵和抵制。他说:“作为美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平台,主办方刻意‘设套’,想方设法把各种议题引向中国,包括南海、台海问题,似乎一切问题都出在中国身上。而对美国,会场上几乎听不到什么批评声。这就是国际话语权斗争的现实。”

  在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大国的现实。以中方学者身份参加“香会”的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面对中国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精英阶层是无法接受的,这也是美国从战略上对中国进行打压的根本原因。”

  奥斯汀宣称:“只有亚洲安全,美国才能安全。”他还强调美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印太地区安全的承诺,但这种承诺需要借助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和伙伴关系的力量。周波表示:“目前美国的精力被牵制在欧洲和中东战场,因此其支持马科斯在南海滋事挑衅,又在台湾问题上‘切香肠’,以此遏制中国发展。”周波补充道:“在关键问题上美国人还是想得明白的,美国绝对不想和中国爆发战争。”

  针对菲律宾挑起与中国的争端,周波表示,“两个国家一旦产生争端,由于人们天生同情弱者,大国实际上会处于不利地位。当前国际社会被菲律宾的‘卖惨’遮蔽了双眼。但真相是,在历史上动过手的国家是菲律宾,数次杀伤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渔民。”

  曹延中说,无论是台海问题还是南海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对南海的主张由来已久,并不是中国发展壮大后才有的。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既没有扩张的动机,也没有扩张的打算,东盟国家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一点。

  印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在1日的发言中表示,印尼奉行不结盟政策,尽可能与所有国家维持良好关系,他引述“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说明真正的地区安全来自与邻国的良好关系。

  作为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经常接受英国广播公司、彭博社等知名国际媒体的采访。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西方媒体关注问题的角度并不相同,这是源于双方在认知、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上的差异。因为意识形态不同以及对中国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西方媒体的问题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但与西方媒体积极主动地沟通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机会,听众会有自己的判断。”

  2日晚间,记者再度踏入香格里拉酒店,安保设施、“香会”的宣传牌等已全部被撤走,大堂内安静、冷清,与大会期间的人声鼎沸似乎是两个世界。褪去政治场上的争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没有人想要战争,和平才是最大的渴望,幸福生活才是最大的追求。在对这个目标的追求之路上,中国和世界彼此需要。争议方与其相互争论、制造矛盾,不如坐下来谈话,用务实的态度共同解决问题。

  环球时报赴新加坡特派记者 郭媛丹

  审核 | 卢长银

  编辑 | 徐铉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