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打压中企这笔账不小,欧盟要算清楚

打压中企这笔账不小,欧盟要算清楚
2024年06月04日 07:16 环球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打压中企这笔账不小,欧盟要算清楚

  当地时间6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西班牙访问时表示,按照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避免贸易摩擦失控升级。在当地调研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时,王文涛还称中欧之间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这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应该说,王文涛的这些表态,再次给近期由于欧盟歧视性运用贸易工具挑起的双方贸易摩擦升级风险,提供了一个化解的方向和途径。这与目前欧盟内部的广泛呼声也是相契合的。法德两国财长在不久前的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均表示反对与中国发生贸易争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强调“必须要避免发生一场贸易战”。还有报道称欧盟内部在对华反补贴调查问题上分歧更加突出,“其他国家的部长们排着队批评该调查”,德国、瑞典、马耳他等都对可能的加征关税举措提出质疑。

  此前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财政部长耶伦等美方人士公开对欧盟喊话施压,的确对欧盟构成了不小压力。但若跟随美国起舞,其后果显然会令欧洲更痛苦。美国早已把中国电动汽车拦在门外,关税就只剩一个数字。而德国等欧盟国家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强征关税将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也是对欧洲发展繁荣所依赖的自由贸易环境的破坏。

江苏连云港一码头,滚装轮正在装载出口汽车(图源:IC Photo)江苏连云港一码头,滚装轮正在装载出口汽车(图源:IC Photo)

  不光是贸易,中国的新能源企业也开始对欧洲进行大量的投资活动。比亚迪2023年12月宣布在匈牙利建设一个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奇瑞今年4月也宣布在西班牙投资设厂。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意向投资”车企,例如上汽集团宣布将在欧洲建设整车工厂,东风公司被称将在意大利建厂。这些投资,不仅将会给欧洲带来资金、产能,还能为当地贡献宝贵的就业岗位。打击中欧汽车产业链合作,对双方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对欧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清楚自身的利益所在和发展方向。很显然,欧盟和中国一样都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行动者,保护主义甚至孤立主义道路对欧盟也不可能是有好处的。如果欧洲的核心诉求是提升自身的产业竞争力、不想在竞争中失利,那么把中国的投资和企业一禁了之、“逼走”了事,不是在为自身竞争力发展树立“保护屏障”,反而是在堵门。中欧在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合作过程中打下的深厚根基,应该是欧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利因素,而不是需要清除的“风险”。

  其实,欧盟也应该看明白,中国仍然是最有可能和欧盟走出一条合作共赢道路的伙伴。美国出于遏压中国的目的,其制定的政策和执行说实话连“竞争性共存”都很难做到,但是欧盟不一样,如果不是想要追求孤立中国、减缓中国技术发展,中欧是有可能实现共赢的,没必要自己把自己发展的路给堵上。以“增量思维”做大中欧电动车产业蛋糕,勿以一叶而障目,中欧双方如果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层次更深、范围更广的合作,携手发展电动化、共同开启智能化,也将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的贡献。

  有必要提醒的是,欧盟近期的相关举措已经对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希望欧盟从中看到的是危机感,而不是认为自身贸易工具有“成效”。尽管中方尚未提出具体反制措施,但欧洲媒体近日已经把“可能遭反制的”欧盟对华出口产品,从白兰地、猪肉到大排量豪华轿车,集中“摸排”了一遍。跟随美国对中企加税,不但会令欧洲在经济上得不偿失,还将严重伤害中欧之间已有的政治互信,进而丢失双边合作共赢的更广阔空间。这笔账实在划不来,布鲁塞尔应该好好算清楚。(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打压中企这笔账不小,欧盟要算清楚)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