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放 特约记者 晏 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正月初五,记者走访了人迹罕至的驻藏某边防团乃堆拉哨所。此时,这个中印两国最大的陆上商埠因冰雪封路而关停,离重新开放尚有时日。
记者刚上哨时,哨长黄海吉带领官兵正在操练。“不论是否通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事关中国形象!”黄海吉说。队列训练结束,大家登上各自戍守阵地。在他们走过哨位下面的冰雪路段旁,“戍守雪域边关,扬我国威军威”的标语格外醒目。
记者爬上3号阵地,碰到大学生班长成浩正在组织全班复习实用英语和印地语,战士们桌上放着一份《世界军情通报》。成浩告诉记者,如今,大家几乎都能在会晤时与印军官兵进行简单对话,促进了两军交流。
记者走进通信机房,看到通信兵骆恩涌正神情专注地收发着电报。据骆恩涌介绍,机房值守先要练好坐功,而他的诀窍有三:首先是把机房当家,找到归属感;其次是排除杂念,避免坐立不安;最后是少喝水,减少如厕次数。
“守我中华国门,建设钢铁边关……”记者离开时,哨兵们正在户外训练,口号震天动地。记者情不自禁举起右手,向这些默默戍守雪域边关的国门哨兵敬了个标准军礼。
(本报西藏亚东2月4日电)
■本报记者 张 放 特约记者 晏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