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总设计师称歼10标志中国造飞机告别仿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 04:01  长江日报
歼10双座表演机。本报驻京记者柯立摄
歼10双座表演机。 本报驻京记者柯立摄

  本报北京电 (驻京记者柯立 通讯员李青)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将军8日接受央视访谈节目中指出:从2006年开始,歼10飞机大规模列装部队,在人民空军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款“第三代战机”,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中国的第四代战机研制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可能很快要进行首飞,首飞后很快就进行试飞,很快就装备部队,整个过程大约还有八到十年时间。

  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和副总设计张继高日前在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中国第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歼10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性能完全相当,而且标志着中国制造飞机告别“仿制”。

  歼10的研究始于60年代,距今经历了40年,该机的中低空格斗机动性非常突出,同时兼顾高空高速特性和对地作战能力。

  1970年开始研究新型歼击机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事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1970年,宋文骢牵头着手某新型歼击机的气动布局研究。

  三个月后,第一套带鸭翼的高、低速模型风洞试验就开始进行。

  1983年冬,歼-10飞机第一期高速风洞试验在四川进行,而低速风洞试验也在千里之外的冰城哈尔滨进行。

  宋文骢带领气动专业的设计人员,在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两轮试验,如此快的速度在国内自行研制的型号中尚属首次。

  经过对不同方案的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式气动布局方案被确定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

  80年代中后期,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歼击机,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十号工程”。

  同年7月,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张继高从1982年开始参加风洞试验,在歼10研制工作最繁重的几年,他平均每年在风洞待的时间超过100天。1987年,张继高成为宋文骢的开门弟子,研究飞机大迎角气动力,并继续歼-10飞机气动力研究。

  歼-10飞机采用放宽纵向静稳定度技术,从未发生气动力导致的故障和安全问题,其优良的飞行性能和操纵品质,基础就是完善的气动设计和扎实的风洞试验。上万次的风洞试验,上百万个气动力数据的分析处理,科研人员无数次面对试验曲线苦思冥想,无数次设计图纸到深夜,才有新式气动布局方案的一举成功。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更多关于 歼10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