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校生存障碍重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0: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民营航校生存障碍重重

  我国飞行员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提前录取,需要在航校学习4年时间;二是招收毕业大学生或大二、大三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学习时间两年左右;三是对退役空军飞行员进行培训。

  10多年前,能培养这些飞行员的只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民航学院等学校介入后这一局面开始改变。而此后民营的泛美航校的成功入围,对中国民航飞行员培训体系造成一定冲击。

  泛美航校是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设立的国内两家具有为航空公司培养合格飞行员资格的专业飞行院校之一。

  其实,泛美航校是国内首家运营的民营航空训练学校,成立于2003年11月,注册资本7770万元,股东为四名自然人。学校有石家庄、包头和邯郸三个飞行基地,目前拥有49架飞机。

  泛美学校号称全面借鉴欧美培训大纲和教学、运营体系,全程英语教学。泛美的第一批31名学员,于2007年4月17日在石家庄飞行训练基地举行毕业典礼。

  最为轰动的是,今年1月10日,新任民航总局代局长、党委书记李家祥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批评泛美航校在培养飞行学员飞行训练中造假、伪造飞行经历。“飞行员培训造假,就意味着给航空公司培养定时炸弹”。

  据民航总局披露,泛美航校共培养了500名飞行学员,但泛美航校伪造了85名学员的培训飞行时间,并安排其毕业。事发后,民航总局已勒令这85人全部回校补课,补足飞行小时。

  对于各方指责,泛美航校的高层曾力陈在中国办一家民营航空学校的诸多困境。据这位高层透露,学校使用的小飞机需要缴纳21%的进口税,高于大飞机的成本;训练起落频繁,飞机起降费用高昂;还有来自航油供给方面的成本压力。

  在政策方面,航校在选择基地、飞行保障、空管等各个方面,都需满足民航法规。

  有媒体报道称,泛美最大的困难来自空军对飞行空域的限制。“申请航线需要空军的允许。如果航校的航线是空军的主要训练航线,肯定会受到限制。空军一飞,航校就不能飞。每一次飞行都要报空军批,包括飞行航线和高度。如果空军有什么活动,航校的航线必须马上取消。”有知情人士说。

  据悉,空军对石家庄地区空域管得特别严,大部分地方都不让飞,泛美航校主训基地已搬至包头。

  “由于信息不透明,为了获取足够的飞行时间,无疑又暗中增加了各航校的培养成本。

  此外,天气因素也会导致很多适航机会失去。以泛美航校为例,航校位于石家庄、包头和邯郸的基地,经常出现恶劣天气或空气污染,减少了很多飞行时间。”该报道称。

  外籍飞行员不易引进

  国家民航总局鼓励各个航空公司到国外去招飞,而不要互相挖墙脚。

  现有的资料显示,从2001年开始,海南航空就开始按照国际薪酬标准从外国引进飞行员。当时海航的这一举动,普遍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缺乏飞行员的信号,同时也被视为中国飞行人才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次尝试。

  事实上,为解燃眉之急,越来越多的国内航空公司将目光投向海外和台湾、港澳地区。

  动作最大的可能要数深圳航空公司。从2003年以来,深航已从巴西、美国、俄罗斯等国引进近60名外籍飞行员。

  据称川航招飞行员时吸引了40多名台湾地区飞行员前去应聘,民营航空奥凯此前也有6名来自瑞士、加拿大和香港特区的飞行员。

  “因为他们直接从国外经过了很多关,若干年的培训,来了以后经过短暂的熟悉拿执照培训,就能执行航班任务,因此省去我们为培训飞行员前期这五六年大量的培训费用。” 就大批招揽外籍飞行员的举动,深航曾对外表示。

  但国外招飞并不被多数人看好。首先,来自印度航空业的竞争使中国网罗海外飞行人才的计划面临挑战。尽管中国有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民航市场,但印度民航业的潜力也不可小觑。未来5年,印度需要新增飞行员4000多名。目前,印度各航空公司都在大力招募外国飞行员。

  与印度相比,中国航空公司能给外籍飞行员开出的薪酬要低得多。据英国一家航空运输中介机构调查,在中国服务的外籍飞行员月工资在2000美元到6000美元之间,而在印度,外籍飞行员的月平均工资是8000美元。

  另外,中国引进外籍飞行员的程序也比较繁琐,除需要符合相关劳务引进法规外,外籍飞行员还必须参加中国民航总局的测试,取得中方认可的飞行执照。

  其次,越来越多外籍飞行员的涌入带来了管理难题。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如果管理不到位,这将对中国的航空安全构成威胁,毕竟中国的飞行环境和制度与国外不同,管制规则有所差异,尤其是语言沟通不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教授说。

  这位教授还说:“同时外籍飞行员月薪一般在7000美元至8000美元左右,高于国内飞行员甚多,会引起中国飞行员的心理不平衡。”

  下期预告

  “南航模式”能否解“缺飞”渴?

  2007年,为解决飞行员紧缺,全国南方航空公司率先招收自费飞行员,两年费用共约70万元。南航跟自费飞行员签订15年的就业合同,15年后,学员可以自由流动。

  传统培养模式饱受诟病,自费学飞行的“南航模式”能否大规模地培养飞行员并解决流动性问题?自费模式能不能解开传统模式的困难?

  文/本报记者 廖杰华

  图/本报记者 顾展旭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