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校场】台当局倚重的战备跑道是神器还是玩具?

【校场】台当局倚重的战备跑道是神器还是玩具?
2021年09月01日 19:27 新浪军事 作者:小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昨天的《校场》中我们提到,昨天在屏北机场冲出跑道的台伪军F-16V战斗机出事时正在进行“佳冬备降道起降演练”的预演。作为一种能够在战时保证空军作战能力的手段,台伪空军一直相当重视“备降道”的建设。然而,有主观的建设意愿是一回事,建不建得好又是另一回事。台军“备降道”的建设水平如何?在战时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我们不妨通过对比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台湾岛内已知的战备道共有6条,其中5条是台湾西部南北贯通的高速公路——中山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按所处地段分别被命名为中坜战备跑道、彰化战备跑道、民雄战备跑道、麻豆战备跑道(别想歪)和仁德战备跑道。这五条战备跑道中,中坜战备跑道已经于2006年解除战备编制,改建为纯民用公路,其余四者则全部尚在战备状态。作为沟通台湾岛南北两侧的主干公路,中山高速公路在岛内的级别为“国道”级。与之相对的,昨天我们提到的“佳冬战备跑道”是“台1线”公路的一部分,该公路的级别为“省道”级。目前佳冬战备跑道也是岛内唯一一个“省道”级战备跑道。

   

  从具体配置上来说,各条战备跑道的配置大同小异。最南方的佳冬战备跑道位于高雄市东南约33公里处。当地有个小村名为佳冬村,跑道位于佳冬村东侧3公里处。该跑道长约2300米,从长度上来说,这是台湾岛内最短的一条战备跑道。拆掉隔离路障后宽约36米,算上跑道两边的冗余路面,实际可用宽度约为40~42米。跑道目前为单向设计,方向从东南到西北,编号32。跑道中间涂有方便从空中识别并进行目力归航、进近、降落的醒目标识。两侧均为农田,夹有少量建筑。不设有机库、油库等飞机支援设施设备,仅在跑道东南端留有一个约65x10米的小型备用区域,可以用于停机、停车、堆放武器弹药等等。

   

  佳冬战备跑道西北方向60公里是仁德战备跑道。该跑道位于台南市区东南角,距离台南市中心约9公里,距离台南机场约5公里。跑道长度约2700米,宽约42米。战备跑道两侧漆有明显的识别标志。与佳冬战备跑道不同,作为“国道级”的战备跑道,仁德战备跑道在跑道北端设有一个380x15米的巨型备用区域。以其规模来看,该停机区至少可以停放两个中队约24架战斗机。不过同佳冬战备跑道一样,该跑道两侧同样没有机库、油库等支持设施,属于“能用,但是不好用”的应急机场。

   

  再往北35公里是麻豆战备跑道。该跑道位于台南市与嘉义市中间,长约2500米,宽约42米。与仁德战备跑道相同,均在跑道两边用减速地标漆出了明显的识别标志。同上面两个战备跑道不同,麻豆战备跑道在跑道的南北两端均设有小型备用区域,尺寸均为90x10米。不过,该跑道同样建在农田中间,缺乏支持设施。

   

  继续往北约37公里是民雄战备跑道。该跑道位于嘉义市西北郊,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跑道长约3000米,宽约42米。跑道两侧漆有识别标志。南北两端均设有80x10米级别的备用区域。跑道虽然距市区较近,但同样没有机库、油库等支援设施。

   

  最北侧的是彰化战备跑道,距离民雄战备跑道约51公里,位于台中市南郊,距离台中市中心约23公里。该跑道长约2700米,宽约50米。跑道中心线和两侧均涂有醒目的识别标志,跑道南北两段均设有80x10米的备用区域。但同样没有机库、油库等支援设施。

   

  从配置上来看,台伪军设置的这些战备跑道组成要素均十分简单,基本只是一段笔直的、没有路灯、天桥等障碍物的路段,之后在跑道的一段或两端设置一个规模不算太大的停机区(当然,有需要时跑道两端延伸的公路也可用于停机)。由于缺乏机库、油库等飞机支援设施,因此在此起降的飞机只能用从附近机场和空军基地开来的地勤加油车、挂弹车等进行补给,由驱车而来的地勤人员在露天环境下对战机进行维护和保养。考虑到战时岛内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可能会遭到大范围破坏,城市也可能产生大量“战争难民”驱车前往乡下避难。届时,这些横亘在城市与乡村交通要道上的临时机场势必会面临极大的交通压力,一旦临时机场油弹补给车上库存消耗完毕,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补充。甚至于,这些跑道中的不少都是建在高架桥两端的,战时只要炸断其两端的高架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断绝这些备用跑道与油弹库之间的交通。因此,其在战时的实际使用效果恐怕不会太好。

   

  另一个问题是,这些临时机场的数量过于稀少。目前台湾岛内跑道长度超过2500米的民用、军民两用机场共有7座(金门、澎湖另各有一座),另有新竹、冈山、屏北、志航4个纯军用大中型机场。即使加上上述5座临时机场,战时能够用于起降战斗机的机场也仅有16座。战时,这5座临时机场并不会额外消耗进攻方太多的弹药,对台伪空军战力保存的贡献实则极为有限。

   

  相比于台伪军,北欧军事强国瑞典的战备机场体系则要高出了几个等级。虽然是永久中立国,但瑞典深知能战方可避战的军事哲学。自二战结束以来,瑞典便总结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美英对德战略轰炸、美国对日核攻击等战争经验,认为集中布置的空军航空队极易在战时因敌方的突袭作战而失去战斗能力。因此,从1956年开始,瑞典便在思考如何在战时保全自身的空中力量,以免自身被北约或华约阵营突袭,并被当做双方作战的战场。这一思考的结论,便是新的,分布式的军用机场设计标准。后来以此标准设计建造/改建的军用机场被称为空军基地系统60(Flygbassystem 60,简称Bas 60或基地60)。

   

  基地60系统一方面依托于瑞典军队原有的空军基地进行改建,另一方面则在公共道路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具体组成部分有一条长约2~3公里、宽约40~50米的主跑道,跑道前方用于飞机转向的前广场,距离主跑道约2~3公里、用于进行飞机起降准备的后广场,平行于主跑道、与前后广场相连的滑行道,跑道前端防止飞机冲出跑道而设置的阻拦网,距离跑道约1~2公里的钢筋混凝土加固指挥堡,距离主跑道约8~10公里、配有维修场和机库的永久停机区,埋在地下、由钢筋混凝土加固的燃料罐和弹药库以及独立发电设施。空军基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间距经过缜密的计算,如临时停放在后广场的飞机可以基本免疫在主跑道上爆炸的战术核武器(万吨级或稍高)的攻击;停放在永久停机区的飞机可以免疫在主跑道上爆炸的更大规模的核爆等等。

   

  1958年,瑞典政府决定新建70个基地60标准的空军基地,并在全国多条公路的基础上改建符合基地60标准的预备基地(除跑道宽度较短外,设计均符合标准,可在较短时间内转换为窄版基地60)。最终,由于安全形势、资金和其他方面的考量,瑞典一共建设了40个基地60空军基地和约30个预备基地。在平时,这些基地中的绝大部分处于封存状态,仅由少数预备役部队负责维护和把守,瑞典空军的主力则以联队为单位部署在大型空军基地。在战时,封存基地的预备役部队将迅速征召至满员,预备基地则将在最短时间转换为可用的基地。同时瑞典空军的联队编制将打散至中队,分赴各个基地60空军基地进行战备。理论上,要使基地60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运作,至少要对跑道、滑行道和永久停机区进行覆盖式的核打击,可能需要3~4枚战术核武器才能瘫痪这些基地。这意味着瑞典全境的70个基地60空军基地可能会消耗200~300枚战术核武器。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管是北约还是华约,都很难凑够足够多的战术核武器用于瑞典这样的次要战场。

   

  除了空军基地本身的建设外,瑞典还十分重视空军基地被部分摧毁后空军战斗力的保存和空军编制分散后空军战斗力的维持。前者的具体表现是空军战斗机的短距起降化。1970年代,瑞典萨博公司向瑞典空军交付了最新的JA37战斗攻击机,该机采用了鸭式高升力布局和引擎反推设计,最短起降距离仅为500米。考虑到基地60的跑道长度通常为2000~2300米,这意味着即使跑道被炸成了前中后三截,瑞典人依旧有能力在不对跑道进行大规模抢修的前提下起降JA37战斗攻击机。后者的具体表现则是瑞典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发了与基地60系统配合使用的Stril 60战术数据链系统(最早配备于基地60的指挥系统和萨博J32、J35战斗机),通过数据上的互联互通,加强分散后战斗机中队的组织能力。

   

  后来随着美苏核武数量的不断攀升,瑞典认为基地60系统也不再能确保其空军在战时的生存性。遂依托原本就盘绕在基地60周围的公路网络(毕竟很多基地60就是在公路上扩建出来的)更新基地90空军基地。与基地60相比,基地90最大的特点是一个空军基地不再单单对应一条主跑道,而是有大量较短、较窄的“卫星跑道”环绕。这样一来,即使一个空军基地还剩下一条跑道(甚至是一条跑道的一段),都能继续执行任务。其生存力之强悍堪称绝伦。

   

  瑞典作为一个冷战次要方向的永久中立国,尚且为在战时保证自身空军的战斗力而绞尽脑汁、不惜血本。相比之下,台伪当局作为未来冲突首当其冲的主战场,修建的备用机场却似玩具一般,无论是在抗损能力、补给能力、指挥调度能力、还是数量上,都被几十年前瑞典的备用机场体系所碾压,着实令人怀疑台伪当局修的这些战备机场到底是用来打仗的还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的要求交差的。

   

瑞典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