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校场】从燃气爆炸事故谈各国军队的燃料补给

【校场】从燃气爆炸事故谈各国军队的燃料补给
2021年06月17日 16:46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最近湖北十堰的燃气爆炸重大事故带来了不小的伤亡,这起伤亡超百人的重大安全事故也引发了一些疑问,在战时,军队的燃油供应供应有保障吗?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重大安全事故?本期校场就为大家解读陆军是如何进行燃料供应保障的。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确保部队的能量供应就是一只部队能不能继续行动的关键因素。在古代,是输送粮草来让人能走,战马能跑;自从一战开始大规模运用内燃机到战争开始,油料供应在后勤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了二战,石油和各种油料的供应能否得到保障,不仅是事关国家工业的生命线,也是前线部队能否有条件组织装甲车辆运用的前提。

  最早期或者说我们最熟悉的方案,当然是用火车拉油了。火车作为陆上最强运输工具,可谓是陆地运河,一次火车拉着几十上百节车皮往往就能满足前线需求。火车有了,不仅汽油柴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面包也会有,伏特加也会有。不过这一时期火车也只能满足干线运输,仍然需要解决火车站到前线这段道路的问题。不过好在一战时期多为堑壕战,直到战争末期坦克才出现,这时候的燃油只需要重点保障后方牵引车辆与野战机场的即可,并没有伴随保障的需求。

  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燃油运输问题,油桶在军队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油桶不仅可以作为运输时的容器,也能作为储存物资。不过早期军队使用的750加仑油罐(约2900升)和200升油桶(或者说55加仑桶)太大,并不方便携带,其本身也并不“军用”,仅仅是从石油厂家那买回来就用。这种200升油桶往往只适合卡车一次性拉一车斗,750加仑油罐更是得重型卡车运输。

  想指望人背着(200升油桶灌满油后也接近200千克重)或者其他车辆或者畜力携带都并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军队都自己做了一些更小尺寸的油桶,作为分装用或者给汽车作为备用燃料。其中又以德国人的作品最为优秀。当然,这些大油桶客观上方便了一些国家制作低膛压的炸药包抛射器。

  先来说说相对差劲的设计,这就不得不提到英国人的2英制加仑(2.4美制加仑,9.1升)和4加仑(18升)的马口铁油桶。2加仑的坚固但是小而且又重又贵,4加仑的设计则非常不好,其方形的设计在轻微损坏后容易泄露,卷曲或焊接的接缝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裂开。并且非常容易因为一点点磕碰就被刺穿,在叠加存放时就曾因为汽油泄露炸掉了一艘货轮。北非英军更是直言这些油桶是“易碎品”,因为有多达25%的燃料因为接缝处开裂或者油桶破洞而泄露。英第八集团军更是直接拿4加仑油桶当灶台使用,称之为“班加西炉”——额,好吧,用油桶当炉子的优秀传统漂洋过海来到我过后倒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比如烤红薯和油桶烧饼。

  在二战前,德军的油料供应程序首先是使用铁路油罐车将油库或者炼油厂里的油送至集团军燃油储备站,在那里分装到更小的200升油桶,再由燃料管理连负责组织师属运输单位将各师的供应拉回自家仓库并灌装和分发。而此前德军所使用的各类小油桶要么是三角形要么就是方形的设计。这些设计适合上货架销售,并不适合士兵携带,为此,德国穆勒工程公司(Müller engineering firm)的工程师文森特·格林伯德(Vinzenz Grünvogel)开发出了一款创时代的发明——20升油桶。这款油桶的外形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款油桶被盟军称为Jerry can,可以理解成“德国鬼子桶”。这款油桶不仅制作简单,仅由两片薄钢板冲压后焊接即可成型。重要的是这种冲压后焊接中间的设计避免了以往油桶拐角磕碰容易渗漏的麻烦。扁平的设计方便携带,士兵可以背着,拎着,也可以塞车上,车屁股上,甚至挡泥板上挂着。由于其出色的设计,在二战期间被其他国家大量仿制,德国自己的产量反而不起眼。其产量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仅1944年10月,在欧洲的盟军就报告“丢失了”350万个。英国和俄罗斯人也大量仿制了这种油桶,使得即使在21世纪,我们仍然能在各国军队中见到这一二战元素。

  油桶虽然方便携带,但毕竟太少了,而且太容易坏和“丢失”。使用卡车拉油的话,距离越长路况越差,卡车自己就要消耗更多的油料。况且庞大的卡车车队需要更多的人来维护与驾驶,还与其他后勤物资争夺道路,并且还是敌方攻击机绝佳的经验包。特别是有些地方也没有卡车运输的条件了,在这种情况下,输油管道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强调机械化进攻的年代,燃油管道更是成为部队必备的选择。1933年,苏军首次研制出野战管线,总长100km,直径75mm,输油能力为350吨/天。1941年5月苏联研制新管道。这一研发很快就得到了运用,在列宁格勒围城战期间。在德军炮火下,苏联人用43天完成拉多加湖底的水下管道铺设,1942年6月14日27公里长的水下管线全部铺设完毕。6月19日晚,新铺设的管线将首批燃料输入列宁格勒。至1943年3月累计向列宁格勒输送了4万多吨的燃油。

  美国则依托强大的民营企业,1939年壳牌石油也研发出了野战管线。1942-1945年,美军在欧洲、非洲等各大战场总共铺设了长达一万七千多公里的管线,承担了约70%的油料输送任务。在亚洲,1943-1945年,美军也从印度经缅甸至云南铺设了长达3200公里的野战管线,至抗战胜利共输送了约五十七万立方米的油料。可以说野战管线曾助力中国军民战胜日本法西斯。

  到了现在,燃油保障则愈发成熟,不仅有各类软质油囊,还有了可以自动铺设管道的车辆和各类飞机与直升机用于空运燃油。当然,这些临时或者半临时性质的管道自然还是不如民用的经过仔细规划和小心施工后的管道耐用。更不用说打仗是不挑场合的,绝大多数管道如我们所见,是直接铺设在道路上,因此使用时间一长就容易泄露。但好消息是这些燃油管道比较小,难以混入过多的空气形成爆炸。加上露天的摆放也方便了检修,定期巡逻时很容易发现管道的隐患或者微小泄露。

  因此只能说军用输油管道一般来说不容易发生爆炸,但是该漏还是得漏。除此之外,野战输油管线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方便检修和快速机械化部署,大多是露天布置,不仅很容易被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损坏,还容易引来人的麻烦。除了渗透的敌军,由于是成品油,也非常容易引来一些不法分子偷油,和平时期某地的军用输油管线就常常被不法分子偷油,战时的混乱条件下则更不用多说。同民用管道一样,只有多加巡视,多加维护,才能确保军用输油和野战条件下输油管线的安全,毕竟人的责任心是安全最大的保障。

列宁格勒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