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上海漫展上,一个配有“东京电力”字样的辐射工兵COSER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游戏里的角色与现实的环境污染结合起来后,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担忧,要是有核辐射怎么办?更有人好奇,现实中有类似的武器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原理呢?
辐射工兵出自西木(westwood)工作室于2000年推出的著名游戏《命令与征服:红色警戒2》。其原名为“荒凉者”(Desolator),游戏设定是穿着特殊如同胸甲一样的“防化服”携带反应炉的士兵,可以靠对地面释放辐射波或者直接使用辐射炮对敌方士兵进行攻击。由于其部署后整个地面都会“绿化”,而被玩家大量用于封锁重要道路。
在游戏里,该单位不仅能对敌方步兵实现秒杀效果,而且还有着能对除重装甲单位的杀伤效果,并且自身不受辐射伤害。而更神奇的是,他们的辐射能穿透水杀伤潜艇,不过对建筑物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此神奇的单位,可以说是地面最强步兵外加近岸反潜,除了防空外几乎全能的存在。但很可惜的是,尽管命令与征服里的绝大多数武器有着一点点的现实原型或者低配版的存在,但现实里并没有辐射工兵的原型。无论是其对辐射的杀伤机制,还是对辐射的“武器运用”,甚至游戏内的辐射工兵艺术形象都是与物理学的要求相差甚远。
我们先来假设一下辐射工兵真的存在,那他是靠什么原理才能杀人的呢?游戏内的设定是利用辐射枪而非核爆炸,因此我们只讨论核辐射本身的危害。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裂变、衰变等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各种微观粒子和电磁辐射的总称,由于这种辐射作用于物质时会引发物体原子或分子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也就是电离与激发,所以又叫电离辐射。当然,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不代表电离辐射就一定是核辐射,比如X射线由于不是产生于原子核,所以不属于电离辐射。
很显然,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体内的一些分子受损,自然身体也会受到一些伤害。不过由于人体有很强的新陈代谢能力,少量的电离辐射实际上并不会损伤人体,因此核辐射要想对人体产生伤害,就需要让机体吸收足够的剂量,比如低放射性长久照射,或者高强度放射性的短暂照射。游戏中的瞬间死亡很显然是高剂量辐射的短暂照射,那么核辐射得多高才有可能让人瞬间死亡呢?
核辐射主要种类分α粒子、β粒子、γ粒子和中子。其中α粒子和中子最为危险,但α粒子甚至不能穿透皮肤,空气中只有几厘米的“射程”,很显然辐射工兵并不是靠喂敌人吃掉核废料来攻击的,因此可以忽视。β粒子传统也仅是略强于α粒子,也主要是靠内照射损伤人体(也就是不小心吃了下去或者吸入),也就是说能像辐射工兵那样远距离就能攻击人的,只有中子和γ射线。
可是即使靠中子与γ射线,这依然很难杀死人。人与电路不一样,由于人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核辐射对人的主要危害是破坏了DNA转录造成的疾病,只有高剂量才有可能对人的大部分细胞产生直接损伤。50Gy才会导致脑型急性放射病核心血管损伤,但这样的患者仍然是几天后才会死于休克。很显然,要是辐射工兵才这点能耐,都不用大兵开枪,200元的狗都能上来先咬死他。
当然也有人说了,设定里那可是小反应堆啊,辐射应该足够吧。不过日本东海村1999年的核事故用惨痛的教训证明了人在辐射面前依然不会立刻死亡。由于不规范作业,工人将16千克的铀硝酸盐溶液(铀富集率为18.8%)一下都倾入沉淀槽中,引发了链式核裂变反应,工人甚至看见了切伦科夫效应产生的蓝光。其中受辐射最严重的大内久受到的辐射约16-23Sv(Sv=Gy*辐射权重因子)的辐射量,他在第11天后不能说话,直到全身腐烂的第83天才完全死亡。
这起事故中的另外两人一人在221天后死于器官衰竭,另一人则在3个月后出院。这次事故虽然展示了当代医学对遭受过量核辐射患者的无能为力,但也确实反应了核辐射难以让人瞬间死亡,更不用说像游戏里那样进入辐射区或者被绿色的光波内就会“啊”的一声直接融化。游戏里的表现与其说是被核辐射杀死,不如说是被强酸溶解。
如果我们脑洞在放大一点,辐射工兵手持的是粒子加速器呢?能不能通过高能粒子击杀人类呢?这就又回到了那个问题,辐射强度不等于人体吸收的强度。早期的科学家判断粒子加速器是否工作的手段就是,闭着眼睛等粒子束穿过,如果闭着眼睛还感受到亮斑,说明有粒子通过了视网膜,仪器正常。而1978年7月13日,苏联普罗特委诺市的U-70加速器在检修中发生了事故,检修加速器爬进内部的物理学家普戈斯基被高达20万rad(约2000 Gy)的粒子束击中。然而由于粒子束直径并不大,虽然他吃了很多苦头,最后粒子束也只是让他半边脸有点面瘫与头发秃了一小块,甚至没能阻止他两年后取得博士学位。21世纪后同样有两起误照事故,但由于被辐照的面积较大,伤者没有他这个运气,但依然存活了下来。可见哪怕辐射工兵有手持式加速器依然无法靠粒子杀人。
不仅人很难被他的反应炉供能的放射性杀死,游戏的设定里,辐射工兵还会杀伤各类轻装甲单位。实际上即使是二战的装甲车辆,装甲钢对放射性仍然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在冷战的背景下,大多数装甲车辆都设计了超压三防设备避免乘员吸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气溶胶,并且大多使用了装甲结构+防中子内衬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成员受到放射性威胁。因此游戏中那样辐射工兵可以靠辐射击杀轻装甲车辆也是难以做到的。
被自己的辐射所杀死。游戏内的辐射工兵,坚毅,身体强壮,穿着厚重的金属胸甲和金属头盔,看上去防护很好,但这只是“看上去”。钢板作为防弹衣材料其实在金属中倒是适合的,但尚且难以做厚,而对于全身覆盖的核防护服时,使用钢板则更显得有些业余。早期的核防护衣使用金属铅作为内衬,但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人们发现聚丙烯等聚合物对中子有着良好的慢化效果。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丽公司就采用中子吸收剂与高聚物熔融作为芯曾,又以纯高聚物为皮层通过复合纺丝制作出了防中子纤维。简而言之,塑料加各类中子吸收剂制作的防护衣才是高效的单兵核防护手段。
也有人说了,辐射工兵不能立刻杀人不代表不能让人得辐射病死,总算有些用吧,游戏里还能杀伤潜艇呢。实际上这个可能是游戏制作组为了简化杀伤而整出的笑话,因为水本身是优秀的中子减速剂,实际上轻水反应堆说的轻水就是指普通的水,并且轻水相对重水来说会吸收中子。因此浩瀚的大海对潜艇来说是优秀的辐射屏蔽层,想指望核辐射能杀伤海水下有厚重耐压壳体包裹的潜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当然,假设真的有狂人,本着作死和搞出个大新闻的精神,作了一个“辐射工兵”,可能的结果也会让人失望,他的杰作可能会非常缺乏辐射工兵那酷炫的绿光——因为核辐射不是绿色的。正如上文提到的东海村核事故中,在场的三人都看到了蓝光一样,在水里发生的核反应有时会有蓝光。这当然不是为了播放高清视频,而是切仑科夫效应(Cherenkov effect)所产生的特殊现象。
切伦科夫效应是苏联物理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现象,这是由于水中的高速荷电粒子速度大于水中的光速(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0.75倍)而产生的一种辐射,这时会产生类似“音爆”的现象产生电磁冲击波向外发射能力,使得核反应堆的水池里往往有一种好看的蓝色光辉。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水激发出来的电磁波波长较短,越短就越接近蓝色。而在空气中,核辐射也没有什么颜色,因此,倘若有人真的整出来一个单兵反应堆,他要是想比漫展里的COSER更像辐射工兵,还得老老实实用RGB彩灯去装饰自己的反应堆。
归根结底,上海漫展上的“辐射工兵”只是一种行为艺术,无论是辐射工兵胸前的“福岛”字样,还是手中武器上的“东京电力”字样,其讽刺对象不言而喻。《红色警戒》作为一款贯穿不少军迷童年的游戏,“辐射工兵”这一为不少军迷所熟悉的游戏元素也无形中放大了COSER作品的讽刺效果。核事故发生的十年之后,无论是事故伊始相关公司的所作所为,或是十年间相关政府对核事故善后工作的态度,都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这个国家虚伪的真面目。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推荐新闻
- 【 新闻 】 G7公报对中国横加指责 赵立坚:美国病了
- 【 军事 】 【校场】连核潜艇都能造的印度为何还...
- 【 财经 】 GDP千亿县达38个:6县超2000亿
- 【 体育 】 0-2到3-2!德约科维奇逆转二夺法网冠...
- 【 娱乐 】 肖战起诉黑粉侵犯名誉权 被告提出异议...
- 【 科技 】 揭秘果链新名单:中国供应商价值仅占...
- 【 教育 】 超6成学生希望课间能出去玩 10分钟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