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国防弱项:现在造不了直升机只能够模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 07:48 兵器知识
专家谈国防弱项:现在造不了直升机只能够模仿
解放军陆航部队目前大批装备的武直9直升机是以法国海豚为原型仿制的。

专家谈国防弱项:现在造不了直升机只能够模仿
中国运载火箭目前使用的全部是液体燃料

印度的火箭和导弹全部使用固体燃料

    声明:本文为《兵器知识》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固体火箭推进剂

  (续昨) 宋: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先进程度,决定了我国的各种导弹的射程。我们的空空导弹如果和美国的同射程,那么要比人家更粗、更长,这就是固体火箭推进剂的差距。二战中V2导弹成功后,全世界的强国都在研制液体导弹,因为它好控制,射程远,反过来忽视了固体燃料。甚至美国第一代舰载导弹也准备以液体推进剂为主流。军舰上还专门改装了液体燃料库,为充灌之用。这样加注过程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危险性也很大。美国不得不转向固体导弹,想装在潜艇上。而此时美国才发现它的固体燃料与液体燃料的研究水平差距很大。当年美国发射“北极星”导弹,在潜艇内必须装下2000千米射程的战略导弹,只能用固体燃料。这种燃料的制造通俗地说,无非是过氯酸氨加铝粉加端羟基聚丁二烯(一种改性人造橡胶CTPB),但实际上非常难造。洛克希德公司在上世纪50年代拿到这个项目之后,借用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内的整个美国的力量,秘密发展起固体燃料。美国过了这个燃料制造的门槛之后,包括地空、空空、地地、洲际导弹等都用固体燃料,而苏联与之差距极大。D级战略核潜艇的导弹舱巨大,就是固体燃料的差距。固体燃料如改进一些,甚至能提高50%的射程。

  其它国家中,印度的固体火箭燃料搞得不错。因为它是低纬度地区,利用地球自转可以节省一些燃料,但是它天热,加注时液氧极易挥发,火箭待机过久非常危险。液氢液氧必须处于超低温状态,在热带使用成本高。所以它的导弹在发射台待机时间短,以至于检测等各项工作的时间都受到限制,逼得它必须研制固体燃料。“烈火”、“大地”导弹都是固体的,运载火箭也都是固体的。而中国的“长征”系列连助推器都是液体的,这就是固体燃料方面的差距。你看印度的火箭都特别细长,因为它用这么多固体燃料就够了。液体火箭一般要搞得较粗,因为液氧用一部分后,剩下的会晃动,产生很多稳定性问题。所以要短粗以降低重心。固体燃料必须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一旦过关,小型导弹如空地导弹等也都会受益。

  固体燃料表面看并不复杂。一部分是过氯酸氨,这是氧化剂。另一部分是改型的烃基橡胶,一般为端羟基聚丁二烯,它是一种粘合剂和缓燃剂,还有就是铝粉。这三种东西里面有很多窍门。比如燃烧速度越快,单位时间产生的气体就越多。再如,燃料颗粒和固体铸型内腔的形状都很复杂,一般我们知道里面像菊花一样的内腔是空的,这样燃烧面较大。固体推进剂中有一些助剂,起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大多属技术诀窍,要花大量时间和试验才能调制出来,有些类似石化工业中的催化剂。计算这个腔体截面积的公式也牵扯大量课题。固体推进剂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化工的最高水平。没有卓越的领军化学家,特别是高分子化学家、催化剂专家、燃烧理化专家和化学工程专家(否则研究出来也未必能大规模生产),没有长年的大量实验数据,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指望短时间的突击是很困难的。如果把固体推进剂突破,会带动中国整个精细化工、火炸药化工、人造橡胶等。芯片是拉动电子工业,复合材料是拉动高分子合成化工等,涡轮叶片是全面拉动冶金工业和应用物理学。

  直升机与地震救灾

  宋: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直升机在山区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山峡险峻,公路被毁,交通中断的恶劣条件下,直升机是救生的唯一工具。但是,直升机的制造比想像中复杂得多,这里面牵涉着大量摆动、振动、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靠经验,计算机有时也没有用。美国这么多飞机制造商,就只有两家比较大的、成熟的直升机公司。英、法、意大利也都只有一家。直升机的研发必须靠经验,不花够钱和不做够试验,是没法积累这样的经验的。我们国家现在造不了直升机,只能够模仿,就是因为没有经验。四川大地震一下子显出了直升机的重要性。投入抗震救灾的米-8、米-17和“黑鹰”都是进口货。“黑鹰”是上世纪80年代买的,很适合高原使用。你可以算算它飞了多长时间,机件磨损得相当厉害了,再从美国买恐怕不容易。

  看看直升机的历史就会明白它难在哪里。固定翼飞机是1904年上天的,而1900年时人类就想做直升机了。1939年,西科斯基驾驶他的VS-300升空,这是人类第一架直升机,跨度40年。可见人类对付一个简单的旋翼飞行器所付出的代价。高速旋翼在边沿接近音速或音速的一半时,会产生激波振荡,传至桨毂。旋翼有一个倾斜盘,起前进拉动作用,它是齿轮传动的,高速时也会产生振动。这个振动很难消除。伊格尔·西科斯基是乌克兰人,从12岁起就对直升机有兴趣。他发现直升机要有又轻又强劲的发动机,当他解决不了时,就从法国买了一台发动机,然后自己搞了一套传动系统,不停地试验,一直就在研究桨叶上几个力矩的平衡以及振动如何消除。到1914年,他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利用沙皇的经费搞直升机。十月革命发生后,他到了美国,继续直升机的研究,最后产生了VS-300。作为个人,他有固定翼飞机的经验和直升机的经验,完全参与研制全过程。而我们现在的科研人员一上来就面对高起点的型号,一些设计师搞直升机并非自己从小就有的爱好,又没有足够的钱从最简单的直升机弄起,一上来直接面对很复杂的系统,因而无法积累重要的设计和制造经验,包括各种失败的教训。你只被命令消除系统的问题,而不能独立想想这些系统都根据什么原理在自行工作,同时这些复杂的系统又是如何相互协调工作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兵器知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