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 10:59 航空世界
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资料图:中国空军运输机机群数量还远远不足

解放军空运能力严重缺乏无法应对真正的战争
资料图:中国空军装备的俄制伊尔-76MD运输机

  仁宣

  所谓航空军事运输,便是指军队利用运输机、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运输,是军事运输的一种方式。航空运输具有快速、机动、运程远、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特点。是部队快速机动、运送和补给物资装备、运送伤病员等的重要手段。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纹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大地震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近7万同胞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失去了生命。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有近13万部队通过各种方式赶往灾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我人民解放军在此次抗震救灾的决战中不怕疲劳,不顾个人安危全力解救被困群众。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仅使得国内民众为之动容,也得到了关注纹川地震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赞誉。不过由于地震原因造成通往重灾区的陆路交通几乎全部中断,为了让救灾部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灾区,因此空军和陆航部队便成为了此次抗震救灾的主力。由于道路阻塞地面部队难以火速赶赴灾区,空中伞降部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道路阻塞而又急需救援人员和物资运抵灾区的矛盾,由此显示了运输机独特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地震的最佳救援时间是震后的72小时,在与时间赛跑的抗震救灾中,空中运输无疑为救助伤员争取了更多宝贵的时间。然而尽管在此次救援行动中,中国空军运输机部队和陆航部队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由于被困群众太多,需要投送的救灾部队和物资数量庞大,而执行救援任务的运输机和大中型直升机数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在救援过程中我们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把这次抗震救灾看作是一次在西南山区作战的战略投送和后勤保障任务,那么我们在此次军事行动中的成绩还远不能让我们乐观,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总结。

  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的空中救援行动

  此次四川大地震是发生在中国西南部多山地区,此类区域在地缘政治和军事地理学中通常不是重大战略军事行动的地点,交通线的缺乏和进入的困难,是此类地区不是大规模军事行动最适合场地的主要因素。而在威力远超过人类现今拥有的军事破坏力量的8级浅层大地震瞬间形成巨大破坏后,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在外部环境对军队的机动能力形成重大障碍的前提下展开的。

  从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地震发生后到13日6时30分,不到一天时间,解放军和武警部分投入抗震救灾的兵力达16760人,其中解放军11760人,武警5000人。解放军在13日将11420官兵空运到成都附近,更创下解放军军史和中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输送行动纪录。13日,总参谋部下令济南军区、成都军区和空军向灾区紧急增援34000多人,采取空中、铁路和机械化机动方式,多路向灾区开进。由于震中汶川灾区的交通完全被塌方巨石和大裂缝阻断,救灾部队地面机动进展缓慢,接总参谋部命令,驻湖北的空降军某师派出一个伞兵连先搭乘运输机,在四川汶川、理县、茂县、北川等重灾地区选择合适伞降点。与此同时,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某红军师所属“叶挺独立团”的180名官兵,于13日13时乘坐中国航空大型客机升空,拉开了中国“铁军”官兵空运四川汶川灾区的序幕。14日13时03分,空军伊尔—76型运输机在汶川境内成功伞降15人。济南军区某红军师5000名官兵,14日上午也通过空运到达四川地震灾区,这是中国军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救援行动。

  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军队的战争力量主要由两个核心军事能力构成:即军队的火力和机动能力。由于四川大地震并不是真正面对敌军的战争,因此中国军队的火力能力在此次大地震中并没有得到展示,而由于地震灾区位于封闭性山区,交通道路有限以及地震灾害对原有道路和通信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这次四川大地震救灾是对中国军队的机动和搜索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因此在此次军队全力参加抗震救灾的初期,对军队能力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对中国军队的各种机动能力,尤其是对空军的大规模战略远程空运能力,以及对陆军的战场空中机动能力的需求。而也正是在这两个领域,中国军队暴露出重大的缺陷;在地震发生后由于急需将全国各地的军队和物资设备尽快投入灾区,因此对空军的远程大规模战略空运能力形成了巨大的需求。而我们看到大批部队和物资只能使用紧急调配的民航飞机来实施运送,这表示中国空军的战略空动能力严重不足,事实上与民航系统相比,中国空军的战略空运能力严重不足,而且核心装备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上一代大型飞机,且数量极为有限,因此只能临时动员地方的普通民航客机来执行紧急战略空运任务。

  由于民用运输机和军用运输机在设计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民用飞机不但无法使用可能更靠近灾区的野战机场,也无法脱离普通民航机场的地面设施、包括机场装卸设备而独立快速装卸货物,尤其是装运大型的救灾急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尤其是军事装备和工程机械。因此由民用客机输送的部队和物资都必须使用了成都双流机场等几个非常少的大型民用机场,因此使得机场的各种能力接近饱和,限制了更多的部队通过空运紧急投向灾区。此次救灾战略空运远程调动部队数量仅数万人,而且不需要空运沉重的军事装备和相应的弹药补给,而空军的运输能力就已经无法全部满足,而一旦发生真正的战争,部队所需要的战略投送规模应远远高于此次抗震救灾,现阶段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能力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中国军队的战略空运能力的缺陷,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规划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不足、而导致中国航空工业无力制造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直接后果。 

  战略空运是战争重要保障

  大型战略运输机,航速高,航程远,运载量大,不受地理环境障碍和海洋条件影响。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的战略空运力量,战役部署阶段就可以有效补充地面运力的不足,作战实施阶段可以即时完成大纵深、大规模兵力机动和实施快速灵活的战略后勤支援保障。根据资料显示,战略空运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保障。美军的战略机动15%的运输是由运输机来完成的,实施远程作战的战略轰炸机、战术战斗机等也主要依靠运输机来保障。美运输机部队在历次海外战争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空运了大约全部干货的15%和近54.4万人;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执行11500次任务,运送人员55万人次、作战物资50多万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执行任务约15940次,运送了97959吨物资和27.6万人,空运的人员总数占美军参战人员总数的79%。

  随着现代军事后勤理论的发展,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战略空运力量建设。《美国空军2020年构想》把战略空运力量的建设作为美军21世纪空军建设重点目标之一,旨在实现“全球到达”,确保无可比拟的反应能力。欧盟国家军队也非常重视发展战略空运力量,德国在装备C-130、C-160运输机的基础上,计划添置60架A-400M运输机来加强空运能力。欧盟各国为了在北约框架内克服空运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战略空运组织机构,来寻求购买或共同经营美军C-17大型运输机的可能性。可见,加速发展战略空运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面对新时期军事后勤革命,世界各国纷纷把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作为后勤建设的重要目标。美军把建设高速率后勤作为压缩后勤规模的重要条件,空中投送能力不断得到加强。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依靠强大的空运力量,直赴战场,夺取关键目标:2003年3月27日,15架C-17重型运输机从意大利空军基地起飞,经过9个多小时飞行,把1000名伞兵组成的第173空降旅运进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迅速占领了伊军北部四个机场;4月13日,美军动用C-130、C-5、C-17大型运输机来运送第四机步师及其重型武器,配合第三步兵师一举夺取了萨达姆国际机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航空世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