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担心台海两岸军事交流让美失去制衡大陆王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07:50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美国担心台湾与大陆走得太近,从而失掉这张制衡大陆的“王牌”,同时也担心对台军售受影响。资料图:解放军海军陆战队两栖突击战车
有专家建议,应该在两岸关系逐渐融洽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和步骤,按部就班地推进,切忌操之过急或盲目“直奔主题”。 资料图:台湾陆军主战坦克群对海上目标集火力射击
本报特约记者/于洋 据台湾媒体报道,6月18日,马英九在其就职后首次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提到大陆应首先撤除针对台湾的导弹,两岸才能进行和平谈判。据观察,这是本月马英九执政团队第二次谈及两岸军事交流问题。此前,台“国防部长”陈肇敏表示,将修订“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政策纲领草案,并协商“和平协议”,让台海成为和平、繁荣的区域。 分析人士指出,无论从两岸关系的整体走势看,还是从马英九执政团队的表态看,以建立军事互信为目的的两岸军事交流,非但不可回避,而且条件已经成熟。那么,两岸军事交流究竟怎样进行呢? 退役将领成探路先锋 传两岸曾在瑞典密会 据分析,马英九的表态实为原则性表态,主要是为其执政团队推动两岸军事交流“定调”,而此前陈肇敏所提“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政策纲领草案,应被视为具体政策性宣示。该草案包括公布“国防报告书”、预先公告演习活动、保证不首先攻击、遵守核武“五不”政策等内容。 另据陈肇敏的说法,台军计划分近、中、远程,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近程指实现两岸非官方接触,优先解决事务性问题;中程是推动官方接触,建立沟通机制,防止军事误判;远程是确保永久和平。 实际上,马英九就职后,两岸军事交流已多次被提及。5月30日,台“行政院长”刘兆玄阐述施政报告时就强调,将协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及签署“和平协议”。在民间,此问题也得到了广泛关注。5月21日,台《中国时报》率先报道,多年前台军退役将领曾组团到大陆交流,团员还包括民进党籍“立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出面接待了该团。当时,以什么名目交流,要谈什么,双方煞费苦心。最后,座谈会确定以抗日战争为题,大家才得以畅所欲言。 日前,岛内亲绿媒体《自由时报》又爆料称,早在2003—2005年间,两岸现役将领曾数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秘密会面。台军方面由一名少将带队,成员包括五六名校级军官与学者,解放军则由一名大校带队,成员包括十余名校级军官与学者。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大陆证实。 不过,对于两岸退役将领或学者先行交流,岛内舆论则普遍看好。前不久,任职于国民党智库的前台海军中将兰宁利就提出,两岸军事交流可先由两岸退役将领和学者接触,取得互信后,再谈建立军事互信议题。据称,这一提议反映了岛内的“主流民意”。 马英九向来尊重台军退役将领,1998年就任台北市长后,马英九每年都宴请退役将领。就任“总统”前两周,马英九还专门宴请多位退役将领,报告他的两岸政策。 台退役将领早就与大陆开展过交流,有经验,据称也深得大陆欢迎。2002年4月,两岸退役将领在澳门携手举办书画展,很多耄耋将领摒弃“前嫌”,以文会友。当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军事战略学术年会上,两岸退役将领针对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首次展开对策性对话,甚至就台海情势进行了互动辩论。 今年4月上旬,两岸近百名退役将领,聚集轩辕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参加祭拜大典,亲身体验炎黄子孙对共同始祖的崇敬之情。 国亲推两岸军事交流 陈水扁晃虚招骗民心 自陈水扁上台后,两岸关系急剧倒退,军事对峙也愈演愈烈。在此期间,以国民党、亲民党为代表的岛内泛蓝阵营,一直主张两岸进行军事交流。只不过,由于“在野”的缘故,国亲的呼声被淹没在民进党一片“台独”喧嚣之中。 2003年底,国民党主席连战提出,两岸应仿照美苏“军备管制对话”机制,进行军事谈判,他主张大陆冻结对台导弹,台湾则不应搞“台独”。2004年2月,紧张备战“大选”的国亲两党推出“政策白皮书”,重提两岸应进行“军事谈判”,并提出将促进金门、厦门两地非军事化,让金厦成为“两岸和平实验区”。 2004年“大选”失利后,国亲两党相继“登陆”,推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成为他们与大陆交谈的重要议题。2005年4月底,“胡连会”发表五项共识,第二项便是“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主张建立两岸军事互信。 观察家注意到,陈水扁上台后也曾提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只不过每次都是对外“喊话”。2001年5月,他在接受海外传媒采访时称,“希望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此后重复这句话成了他每年接受外媒采访的“必修课”。 岛内舆论认为,陈水扁对内搞“台独”,对外宣称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显然是在玩“两面派”手法。台湾前“立委”冯沪祥直截了当地指出,陈水扁叫嚣两岸建立军事互信,实际是虚晃一招的宣传语言,目的是骗取国际舆论的同情。 大陆呼声引发关注 美心态比较“矛盾” 有关两岸军事交流,不仅岛内舆论关注,大陆同样也有呼声。2007年大陆“两会”期间,福建代表提议,在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设立“海峡西岸闽南新区”,透过特殊政策使其成为两岸军事缓冲区。对此,岛内国亲两党及主流民意均表欢迎,但民进党称这是大陆“统战手法”。 2007年12月,解放军学者王卫星发表题为《海峡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的长文,呼吁两岸军人携手,共创台海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明天。此文发表后,引发岛内媒体的关注。为“平息”岛内舆论,台当局称该文是“向台军进行心战喊话”,并指示台军进行“消毒”。 今年“两会”期间,解放军少将学者罗援称,准备提案呼吁两岸军人加强军旅文化交流,比如共同研讨《孙子兵法》等中华民族精髓军事著作,提出“弘扬中华民族军旅文化应是两岸军人共同责任”。据报道,这一提议再次引发岛内舆论关注,有不少台军学者、退役将领表示欢迎。 大陆官方也不乏推动两岸军事交流的动作。2004年5月以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的声明、国防白皮书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谈话,先后提出了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 尽管两岸都表达了军事交流的意愿,但人所共知,两岸关系的发展绕不开美国因素。据分析,美对两岸军事交流有些“矛盾”,一方面支持两岸缓和关系,主张维持台海现状;另一方面,又担心台湾与大陆走得太近,从而失掉这张制衡大陆的“王牌”,同时也担心对台军售受影响。 在这种“矛盾”心理下,美国对两岸改善关系的态度,耐人寻味。据《中国时报》报道,前不久胡锦涛与萧万长会面后,美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面对媒体的追问,一直不愿发表评论。后来,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美国政府“十分审慎地观察两岸关系进展”。 另外,美众多智库最近也纷纷发表报告,担心两岸关系过于紧密会伤及美国利益,甚至建议美政府调整两岸政策。5月底,美智库威尔逊中心组织研讨会,其台湾问题专家宣称,台湾与大陆走得太近,“不符合美国利益”。而在台下,曾在美国务院主管过台海事务的官员毫不掩饰地应和道:“对,对,就是这样。” 台湾一位高级政策智库认为,两岸一旦进行政治互动,尤其是在政治互动前提下的和平协议谈判,美国必定评估其利益是否受到影响,并有可能向马英九施压。 有分析认为,两岸致力于加强军事交流的努力,应考虑美国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讲,过去是大陆联手美国反“台独”,现在是两岸携手消减美国对两岸改善关系可能带来的阻力。 新闻分析 / ANALYSIS 两岸军事交流不能操之过急 军事专家指出,两岸启动军事交流,进而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必须以坚持“一个中国”为前提,以维护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为目标。 过去,民进党当局顽固推行“台独”,两岸军事交流缺乏基础,只能停留在“民间渠道”。如今,国民党拿回执政权,为两岸军事交流提供了前提,也创造了氛围。然而,军事交流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军事谈判,不同于政治、经济交流,它涉及的问题敏感、层次高、影响大,因此,有专家建议,应该在两岸关系逐渐融洽的前提下,以适当的方式和步骤,按部就班地推进,切忌操之过急或盲目“直奔主题”。 目前,无法预期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多少年才能完成,这有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可以断定,两岸军事交流一旦启动,必将为两岸关系注入新元素,也必将把两岸关系提升至更高层级,两岸人民都将从中受益。(于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