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11B可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攻击6个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7:46 军事文摘
中国歼11B可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攻击6个目标
网络上流传的国产歼11B挂弹试飞图片

中国歼11B可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攻击6个目标
网络上流传的国产歼11B战机试飞图片。俄罗斯试飞员操作歼11B后也感叹“这完全是一款新飞机”。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发展出苏-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成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令西方和俄罗斯航空界感叹。

  提起苏-27(Su-27)战斗机,关心中国军事装备的人都知道这是90年代初开始从俄罗斯引进的一种世界名机,90年代后期又在沈阳建立了生产线开始仿制。不过Su-27毕竟是苏联80年代研制出的产品,俄方出口时又做了简化“缩水”处理,中国完全靠购买和仿制至多能在国际上保持二流水平。十几年来,俄罗斯对Su-27已做了几次升级发展,使其成为有多种型号的大家族,并向众多国家出口。然而据国际军界权威《简氏防务周刊》最近分析,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已经发展出Su-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J-11B)”,这可视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

  引进消化Su-27生产技术

  在80年代后期,空军战斗机的性能落后成为中国军事机器中最突出的“软肋”,此时解放军的主力战机J-6、J-7和国内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还停留在国际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同美国合作改造J-8Ⅱ因1989年“六四”事件中断后,中国空军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于1990年同苏联商定了购买具有80年代空战水平的Su-27战斗机,于两年后到货。为了全面掌握技术并自主生产,1996年中俄又议定引进了Su-27生产线,还购买其具有较强攻击能力的改型品Su-30。“苏霍伊”战机取代J-7和J-8成为主力机种后,解放军空军的现役战机水平一举提升了20年。

  由于现代战争中空军已成为“首战之军”,航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空军的发展趋势已不是频繁更新机种,而着重于对飞行平台按照最新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如美国近30年只推出了一款主力新战机F-22,而对70年代便研制成的F-15、F-16和F-18却不断进行升级,如外销最多的F-16的改进型就有十余种,对旧式型号也通过改装新设备提升战斗力。台湾的主力战机F-16A/B型原为80年代水平,与Su-27早期型处于同一水平,近年通过美国帮助电子火控和配备导弹的升级达到了90年代水平。中国引进Su-27后如不能自主创新,只等俄罗斯来帮助改进或售给新机种,不仅会同美俄新型战机始终有一二十年的差距,在性能比拼中还会落在台湾后面,因为美国的一贯政策是售台装备的技术要高于大陆一个档次。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还十分落后,战斗机研制水平大致还停留在苏联60年代初援助的米格-21基础之上(国内仿制品定型号为J-7)。现代航空器设计和制造是人类高新技术的集合,需要有配套的航空科学理论、发达的工业生产体系、先进的试验手段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支撑。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至冷战期间,世界上只有美国、苏联建立起完整的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完备的科学实验和生产体系,因此只有这两国能在空天领域长期互争雌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经济状态大不如前,在航空领域仍能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态势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在自身科技基础薄弱,又遭受美国和西欧高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从俄罗斯购买Su-27的原品和生产线,不仅拥有了自身还不能生产的世界次先进战斗机,还能在长期使用和生产中掌握和吃透其主要技术,中国领导人这一决心还是有远见的。

  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的武器出口惯例,一般都不肯出口最新型号,其它型号也要简化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使其低于本国同型号飞机一档。苏联瓦解后苏霍伊公司长期失去国内订货,在90年代维持生产的多数资金要靠对华出口,才肯出口刚推出的Su-27和Su-30,不过仍有“缩水”现象。90年代后期,Su-30对华出口型的标准又低于对印度的出口型,俄方的理由便是印方不具备吸收能力,中国人作为“盗版专家”很快能掌握新技术。尽管如此,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科研人员的水平大为提升,对Su-27仿制后便开始了创新研究。

  早在Su-27的引进之初,中国就将其国产化作为重要目标。这种按国内序号命名为J-11的战机生产,采取了分步骤,先进口散件组装,生产后再不断提高国产率的方式,并利用中国近年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这样,沈飞经过从仿制开始,边组装、边改进的过程,近年终于推出了J-11B这一新型号。

  J-11B属自主创新升级产品

  苏联在80年代末首次推出Su-27后,国际上一些评论曾将其夸奖为“世界上空战性能最强”的战斗机。苏霍伊战机动力系统好,机动和速度等项目上有超过美式战机之处,还能做世界上独一无二“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不过苏式战机同美国和西欧战机相比存在一些固有弱点,如寿命短、易出故障,需要更多人力、设备来维护。其机载电子设备的落后最为突出,如早期交付中国的Su-27战机仍在使用卡塞格伦天线,座舱内满是仪表,飞机可操性和人机界面比西方同时期战机要差很多。印度人最早接收Su-30时,看到驾驶舱中落后的显示仪器也故意讽刺说:“你们是不是把10年前的‘米格’机的仪器错装到这里了!”

  苏俄战机电子仪器方面的落后,正是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落后于西方的结果,而且因苏联瓦解后的经济衰落差距还有拉大之势。在现代空战中,航电设备的落后往往比动力、火力的落后而更为致命,如Su-27虽在气动系统、机载武器数量和航程等性能上优于F-16,二者对决时综合战力却并不一定占优势。另外,Su-27的功能单一强调空战,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功能多样性,受其落后的火控系统和分布式操作模式所限,发射一枚导弹要打开很多开关,缺乏对地攻击的火力控制,难以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针对Su-27的缺陷,中国引进其生产线后生产J-11型号时,保留了其称誉世界航空界的气动外形,着重升级航电设备。近十多年来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俄方,这就为改进创造了条件。此外,1996年中俄达成引进Su-27生产线的协议时,俄罗斯坚持该机的AL31型发动机仍要由其生产再对华提供,如中国不能实现发动机国产化,战机必会始终受制于人。国内发动机研究所经过奋力攻关,于2006年终于仿AL31发动机并创新推出“太行”型,据报道某些性能还更好些,这样就能解决中国战机传统的“心脏病”,保证J-11和J-10的生产完全国产化。Su-27落后的操作界面,也不符合最新国际潮流。西方较新的第三代战斗机已普遍使用“玻璃”化座舱设计,集中式控制系统,让战斗机飞行员能够从容地操纵飞机和作战。中国自产的J-11B,便根据西式潮流对座舱做了重新设计,经过一番改造后其外形同Su-27远看相似,近看却带有近乎脱胎换骨的新特点,去年俄罗斯试飞员操作这一机型后也感叹“这完全是一款新飞机”。

  今年春天美国参联会主席佩斯参观J-11B型之后,其性能细节逐渐曝光。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对Su-27做的“很大改进”包括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加强机身结构、提升火控雷达性能、新型电传作业系统和玻璃化座舱。其雷达反射面积从Su-27的15平方米降低到大约5平方米,甚至3平方米。此外,通过大量采用新的复合材料,J-11机体结构得到加强并已经过风洞试验,改型后的飞机比原来的Su-27SK战机机体寿命增加1万小时,机体空重又减少了大约700公斤。J-11B的雷达据估计可同时探测20个目标,并能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而俄制的Su-27SK型仅能同时攻击两个目标。由于航电设备换成了国产的标准装备,J-11可使用种类齐全的国产精确制导武器,对地攻击能力也大为增强,超过了俄罗斯Su-27家族中最新改进的型号。对此,西方和俄罗斯航空界都感叹,中国在仿制Su-27重型战机的基础上突进创新,又实现了航空技术的一大跃升,而且有些技术已经运用于完全由国内自研自产的轻型战斗机J-10。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