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调出各型飞机数百架,全部一次性试飞成功一次性转场成功
中原某地,热浪袭人,而驻守在这里的飞机储存中心却是人头攒动。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群身着教员服装的工程师带领着一个个飞机战伤抢修分队,冒着“炮火硝烟”展开了应急修理……这是飞机储存中心与空军一航院联合进行飞机战伤抢修实验与演练的一个场景。
王长春介绍说,作战部队一般是七八人负责一架飞机维护,而在这里,机务分队维护飞机的工作量要增加十几倍!平均每人负责四五架飞机,几乎天天呆在机场搞维护。
笔者在采访中看到,经过中心一代代官兵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军第一个融飞行保障、航空修理和飞机储存为一体的多功能航空基地,为编余装备战斗力再生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有一天,中心突然接到空军命令,在短时间内调出7架某型飞机给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
“这次空转调动飞机意义重大,能否按时、圆满保证飞机调出,直接影响着空军的决策和储存中心未来的发展。”空军领导关注着这一工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系列启封前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试飞转场那天是个晴天,机场一侧的草坪上站满了人。来自总参、空军和军区空军机关的首长,以及储存中心的领导和数百名官兵齐刷刷地伫立着,像等待自己的作品问世一样,激动、兴奋,又有几分紧张。
10时15分,随着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7架银白色的钢铁大鹏,依次滑入跑道。稍一停顿后便突然加速,在震天撼地的尖啸声中,挟雷带风,直跃苍穹。
好!试车、试飞、空中转场均是一次成功!
机场上的人们欢呼跳跃起来,脸上挂满了成功的喜悦。这次战场的成功,标志着空军战略决策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编余飞机储存技术已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刘向东对笔者说,近年来从中心调出各型飞机数百架,全部一次性启动成功,一次性试飞成功,一次性转场成功。按照飞机平均寿命计算,为飞行部队提供了30多万小时的飞行时间,有力保证了空军的飞行训练教学。★
(《中国国防报·军事特刊》2007年10月9日第15版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