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本土军工陷入困境 近10年无重大成果(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 07:37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台湾本土军工陷入困境近10年无重大成果(组图)
资料图:台湾军工展示雄风IIE型反舰导弹

  本报特约记者 万钧

  8月19日,为期4天的“2007年台北国际航太科技暨国防工业展”(又称“台北防务展”),在台北世贸中心落幕。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展会明显缺乏人气,冷清场面与北京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评论指出,此次“台北防务展”上,岛内军工企业的表现乏善可陈,少数几件被视为重头戏的所谓自研装备毫无新意,不仅让参观者有上当之感,连当局也未按惯例派遣高级官员到场助兴。反观大陆方面,国防成就展上亮相的各式武器不仅性能先进、门类齐全,且绝大多数是自主研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了近250万民众到馆参观。如此反差,清晰地折射出台湾“本土”军工产业的现状。

   注水“防展”令人失望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本届台北防务展由台湾“国防部”牵头主办,三军“联勤司令部”及“中科院”等单位共同筹划,共展出160余种武器装备和其他2000多项军用产品。按照主办方的宣传,此次规模“达到历年之最”;而军方也借机对参展的几件所谓“国产新式武器”大肆吹捧。

  但据一些亲临现场的知情人士透露,这回的展会看似外表光鲜,实质内容却有不少水分。由于以

波音公司为首的众多欧美军工巨头拒绝出席,台当局只得游说岛内二流企业拼凑参展厂商数量,拿出的展品不仅多为陈年旧货,还混杂了不少军民两用产品,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令观众甚为失望。

  还有消息指出,作为展会上屈指可数的自制重型装备之一,号称台军“未来之星”的“云豹”轮式装甲车,其实战性能早就受到各界质疑;同时亮相的另一款车载自行火炮更因被查出使用民用车辆底盘充数,而被军事爱好者冠以“中型战术垃圾车”的外号。

  “自主国防”已成泡影

  台湾自制武器如此不济,自有其内在缘由。据了解,

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台湾较为重视“国防”的独立自主,早在1969年就设立了负责兵器研发的“中山科学研究院”(即前述“中科院”),并由中船公司、汉翔航空、陆军“兵整中心”等单位分管生产工作。在官方大力扶持下,台湾的“自主防卫”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达到巅峰,海陆空三军都有“重点型号”问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雄风”导弹、“勇虎”战车和IDF战机至今仍是台军的主力装备。

  然而,这样的“黄金时代”并未持续很久。进入90年代后,随着岛内政治环境的改变,台湾的军备政策重新转向以直接外购为主。在“独派”势力斥巨资买进海量外国武器,幻想“以武拒统”的同时,投入自主研制及生产方面的预算却急剧减少,“本土”军工产业的噩梦也随之来临。

  统计数字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台“中科院”尚有将近2万名科研人员,但到了这两年,财政支持的不足已导致其编制萎缩到9000人以下。大量专业人才的流失令台湾苦心建立的研发能力迅速衰退,近十年以来已无重要大型武器系统研制成果。更严重的是,军方采购额的剧降还使得岛内装备生产部门陷入困境,熟练工人与技师迫于生存压力纷纷另谋高就,部分人甚至前往大陆寻求事业“第二春”。

  台军工生产为何走入怪圈

  文 辛颖

  台湾装备研发能力不进反退,军工产业深陷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始作俑者正是台湾当局自己。尤其是最近几年,民进党“政府”一意孤行,不断增加对外采购预算,这首先是出于节省研制经费的考虑,其次也有把军购作为换取“国际支持”筹码的动机。对此有人指出,外购装备虽能一时满足需求,但始终存在维护费用高昂和升级困难等弊端。这种一厢情愿、急功近利的政策以及由此产生的排挤效应,对科研能力、工业水平乃至经济的远期发展均有极坏影响,长此以往只能导致“自废武功”,不仅无法换来“友邦”的保护伞,反而会使台湾沦为外国军火商倾销废旧武器的垃圾场。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一项评估,台湾尽管坐拥全球第一的对外采购预算,但其关键军事科研能力远不如军费更低的瑞典(台湾国防预算规模约为瑞典的2.3倍,但瑞典的战机、火炮和小型舰艇一直在全球军火市场上热销)。如今的台湾军工产业已走入“军方不买——资金欠缺”的怪圈,它最主要的存在价值不再是为了实现“自主防卫”,而变成了给当局的对外军购提供讨价还价的基础。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