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防部网站7日透露,多批日本航空自卫队飞机6日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长时间侦察活动,中国空军进行了必要的跟踪监视。日本F-15战斗机先后两次企图抵近中国警巡飞机,中国空军采取了合理、正当、克制的措施,应对了空中威胁。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上校7日还表示,“空军于8月6日组织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空中警巡,加强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监控,维护东海有关空域飞行秩序和安全”。
虽然这则新闻和以往有关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新闻一样文笔凝练,但是几句话中却描述了8月6日这一天发生在东海上空的“一攻一防”。首先是日方飞机进入我识别区长时间侦察,我空军进行跟踪监视,是为一防;而我方派出警巡机前出识别区,并挫败日方F-15抵近监视的举动,是为一攻。我方成功对日方飞机进行了跟踪监视,防住了;我方警巡机正常的空中巡逻也没有被日方的抵近所破坏,攻也攻成了。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上次,也就是今年6月11日,中国公开空军图-154飞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进行例行巡逻时遭日本战机抵近飞行,威胁中方飞机安全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时的措辞。不难发现,当时国防部的消息中并没有“中国空军采取了合理、正当、克制的措施,应对了空中威胁”这一句。
我军的警巡飞机,一般指的是图-154M/D电子侦察机和运-8高新机家族中的某几个型号。这些飞机均由军/民用运输机改装,远比日本F-15J战斗机庞大笨拙。显然,仅靠警巡飞机自身,是难以采取“合理、正当、克制的措施”,“应对了空中威胁”的。也就是说,在这次空中对峙中,很可能有我方护航战斗机的参与。
经过了6月11日的拦截事件之后,中国显然不会容忍挂载实弹的日方战机再度对我方手无寸铁的警巡飞机进行危险的逼近飞行。此次对峙中,“日本F-15战斗机先后两次企图抵近中国警巡飞机”,虽然只有寥寥十数字,两国空中力量在东海天空中展开的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的激烈程度仍可见一斑。
一次不成还想第二次,说明了妄图干扰我方飞机正常飞行的日方F-15J飞行员的决心很强;而两次企图均告失败,则说明护卫警巡飞机的我方战机飞行员保护战友生命安全,捍卫防空识别区尊严的决心更加不容置疑。
考虑到我警巡飞机一般是沿着防空识别区的边界附近进行巡逻飞行,这里距离日方拦截飞机出动的机场显然要比距离我海岸线更近。而此次我方战机能够及时化解应对空中威胁、挫败日方企图,说明当日方出动F-15妄图抵近我警巡飞机时,相关空域中早已有我方值班战机枕戈待旦,甚至有可能就在我警巡飞机不远处担任护航任务。
这种现象表明,东海联合指挥中心的建立,确实使得我东海一线航空兵力量得到了充分整合,使得我军三代机数量多于日本这一纸面优势能够真正发挥出来,实现了针对防空识别区的空中值班飞行。由于种种原因,服役以来,除了少数转场行动和演习场合之外,我军的苏-27/歼-11系列重型战斗机强大的续航能力很少能有得到发挥的时候。而在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拦截跟踪行动中,这一优势终于得以体现。
由于歼-11在外挂两枚R-77中距空空导弹和两枚R-73格斗空空导弹时都具备长达3500km以上的内油航程,即使是拦截在防空识别区外围逡巡徘徊的敌机时,歼-11也有足够的续航时间与其周旋。而这种明确的分工,还把歼-10、歼-8这样的航程较短的中型战斗机从这种日常性长航时任务中解放了出来,使得防空识别区监视任务和我军正常的战备巡逻训练任务能够并行不悖、互不影响。
至于日本防务省向路透社表示“并不掌握该事件有关信息”的说法则更有意思。从日本在围绕东海防空识别区产生的诸多对峙中历来“恶人先告状”的嘴脸来看,例如今年上半年,日方就多次吹嘘其多批飞机进入我防空识别区而未遭拦截云云,本次日方明显敷衍了事的言辞显然说明在本次对峙事件中没有占到便宜。从日本之前主动宣称军机成功进入识别区未遭拦截到今天只能“装聋作哑”,说明随着我军东海一线航空兵部队装备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以及东海联合指挥中心的建立,我国对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监视力度更加强大。
如果说在去年11月刚刚建立时,东海防空识别区在某些势力眼中仍旧是一片毫无威慑力的公海上空空域,即使有“防空识别区”的名头,他们依旧能不受约束来去自由;那么经历了大半年的体系建设和对抗历练,今天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已经成为了如同“准领空”一般的存在:任何不经通报进入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都将在第一时间被盯住并被我军战机“礼送出境”。
东海的天空虽然广大,但没有一寸是可以让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偷潜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