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从事家具销售的戴克鲁迪(音译)公司从大约一年前开始与中国家具企业合作,推出了一项独特的贸易服务——组织想要购买中国家具的俄罗斯消费者,组团跨越国境前往中国的家具销售中心,客户看过展品之后订购家具,然后进口。
该公司董事长安东·斯科罗塔(音译)介绍,“想要参加购物旅游团的人从整个远东涌来”。目标是两年后年销售额达到3.6亿卢布(约合人民币5100万元)。在中国邻近俄罗斯的地区,俄罗斯人短期入境可以免签。甚至还有公交车往来两国。贸易的领域正在扩大。
2004年10月,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见证下,中俄签署了最终划定两国国界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到现在已经过去10年了。在长达约4300公里的中俄国界的两边,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苏联时代的1969年,中苏两国曾为了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发生过军事冲突。但如今对华贸易已占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所在的滨海边疆区贸易额的一半以上,中国则成为了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中国东北地区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人口超过1亿。与此相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发展缓慢,人口不断流出,已经减少至约620万。随着中国劳动者的流入,俄罗斯曾担心“将被中国经济吞没”,但滨海边疆区区长顾问安东·罗吉俄诺夫(音译)说:“如今‘威胁’已经销声匿迹”。
切身感受到不断崛起的中国的“威胁”并提前把对立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正是普京。
“在不远的将来,如果不为远东的发展倾注实际力量,这里的俄罗斯居民在数十年后或者将改说日语、中国话和朝鲜语”。普京在2000年视察边境小镇时,对于随处可见的中文招牌深感震惊。日媒称,在争端土地的划分上,普京选择以俄罗斯方面作出让步的形式加快签署了边界协定,同时加强了边境管理。
在十年后的今年,中俄倡导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新阶段。5月,双方就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管线建设达成协议,签署了总额4000亿美元的供应合同。开始建立“能源同盟”,并为发展与贸易相比显得缓慢的投资合作吹响了号角。
俄罗斯国营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10月宣布,已提议将东西伯利亚大型油田的10%权益转让给中国企业。不向中国转让资源开发方面的大型权益,这一“潜规则”被打破,令业界十分震惊。俄罗斯北部亚马尔的液化天然气(LNG)业务也抛开日本和印度,同意给予中国企业20%的权益。
关于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首脑将其提升到了“新阶段”。但实际上两国有着各自的实际利益和算盘,是“就事论事”的朋友。“战略”是指在国家利益一致的领域进行合作,而利害关系不同时则各自行动的意思。
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中国虽将俄罗斯作为资源供给国给予高度重视,但在经济关系密切的欧美和俄罗斯之间则保持了相对中立的态度。另一方面,普京也态度冷淡地表示中俄“不打算构筑军事、政治同盟”。在天然气出口的价格谈判方面,趁着俄罗斯与欧美关系恶化,中国也是大幅削价。
虽说是伙伴,但又是“基于实际利益的危险关系”。既然这样,在利害关系对立时,两国会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牢固的关系呢?这仍是个疑问。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