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彪 张 放
18日中午12点,1993年出生的周杨稳稳地把满载的油罐车停在海通兵站,这也是他第60次执行川藏线运输任务。16岁就入伍到川藏线当汽车兵的周杨,如今已在这条“西部奇路”上跑了5年,成为技术过硬、独当一面的单放驾驶员。据兵站部政委翟风竹介绍,像周杨这样的“90后”,如今已遍布川藏线上的各个基础岗位,成为支撑川藏线运输任务不可或缺的青春方阵。光是执行本趟任务的“90后”,就有近两千人,其中像周杨这样的业务骨干,达到474人。
“90后”的入列,为3000公里川藏线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无限活力。某汽车团运油营教导员王勇提起营里的70多名“90后”,颇为自豪:“我们营三分之一都是‘90后’,他们头脑灵光,掌握技术非常快。”今年9月,周杨驾驶着满载的运油车从巴塘往义墩沟行进,突然一阵飞石落下。说时迟那时快,周杨迅速倒车,退到一个较安全的位置,飞石就在周杨眼前滚落。如果不是小周当时处置果断得当,后果不堪设想。
跃动在川藏线上的“90后”方阵,展现出不一般的吃苦耐劳。记者在西藏的竹卡兵站,见到了1993年出生的郭春一。2012年初,他从巴塘医疗所分到高山环抱的竹卡兵站,第一个岗位就是喂猪。接到任务后,他二话没说,挽起裤腿就走进猪圈忙活起来。任劳任怨干了两个月后,兵站又把他调整当文书兼通讯员、卫生员,同样非常出色。如今在兵站,一专多能的郭春一,已经是大家眼中的岗位尖子。
1991年出生的炊事员彭飞,入伍前学的就是烹饪,他非常热爱炊事员的工作。兵站炊事员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工作很辛苦。一有车队经过,吃喝就全看他们的了。车队如果早上7点半出发,炊事班凌晨4点半就得起床,开始煮饭蒸馒头。记者问彭飞感觉苦不苦,他说:“我最佩服18军的老前辈。当时环境那么苦,他们都能把路修通,作为后辈,我们吃这点苦算个啥。”彭飞告诉记者,炊事班13人,“90后”就有8个,没听到过一个人叫苦埋怨的。
某汽车团黄团长认为,川藏线就是一个大学校,“90后”上线后,跑得越多锻炼得越快。
1995年出生的王启伟,2012年入伍后,这次已是第7次上线。他虽然还是学兵,只是在车到站后负责车容车貌,但他做起来同样一丝不苟。1990年出生的孙光利,职业高中未毕业就从河北老家入伍,来到川藏线当了一名汽车兵。小孙从小在平原长大,开始一上山就害怕,现在穿越川藏线这条步步惊心的“西部奇路”,已是如履平地。远在河北老家的对象也时时鼓励他:在川藏线上打磨成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本报西藏竹卡10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杨 彪 张 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