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军建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应对边界紧张(图)

2014年08月13日 04:20  解放军报  收藏本文
资料图:1967年8月12日,第一批甘巴拉官兵架设雷达天线。 资料图:1967年8月12日,第一批甘巴拉官兵架设雷达天线。
资料图:当年,夏仲昌(左一)与战友一起担负对空警戒任务。    资料图:当年,夏仲昌(左一)与战友一起担负对空警戒任务。  
资料图:47年后,夏仲昌(中)再一次登上了让他魂牵梦萦的甘巴拉。 资料图:47年后,夏仲昌(中)再一次登上了让他魂牵梦萦的甘巴拉。

  据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站史记载,该站组建于1965年10月。经考证,那只是编制命令下达的时间。此后,历经修路、基建、组建部队等一系列准备。第一批甘巴拉官兵正式登上阵地担负战备值班,是在1967年8月13日14时整。

  2014年酷夏,在“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20周年之际,1967年第一批登上雪域之巅的原甘巴拉雷达连战士、第二任连长夏仲昌,深情抚摸着阵地上5374米的石碑,为我们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7年初,从湖南益阳老家参军入伍的夏仲昌,作为驻陕西雷达某团的“苗子兵”,经过8个月的雷达专业集训,和其他24名战友被分配到原驻藏空军雷达独立营充实作战力量,后又与4名战友被分到昌都雷达连。

  几乎就在同时,驻浙江舟山某雷达连接到命令:“转隶至驻藏空军雷达独立营。”当年5月,他们从东海之滨出发,横跨大半个中国,经川藏线,抵达雪域高原,在昌都雷达连休整待命,为进驻甘巴拉作准备。

  期间,考虑到该连装备的雷达并不适合驻防甘巴拉的任务性质与特殊地理环境,上级决定用昌都雷达连装备的某型雷达与其交换,相关操纵排也随装备编入各自连队。于是,夏仲昌5名“苗子兵”便编入了以舟山某雷达连为主体的甘巴拉雷达连序列。至此完成了人员和装备的组建。

  7月底,一切准备就绪。简短的动员后,载着60余名官兵和装备物资的车队便从昌都出发了。8月12日清晨,车队抵达拉萨。当天上午,全连官兵在驻藏空军某指挥所礼堂参加了雷达团组建大会。午饭后,来不及做任何休整,官兵们便风尘仆仆地向甘巴拉进发。

  据甘巴拉站站史记载,雷达站组建于1965年10月。其实,那只是编制命令下达时间。许多年以后,包括夏仲昌在内的官兵们才知道在这之前发生的一切:

  1964年,为应对边境紧张形势,上级决定将1962年组建的雷达独立营扩编为雷达团。加之贡嘎机场即将竣工,急需建立一个雷达站,担负起国际公认的最危险航线的监控引导任务。一次,营作战参谋杨楚礼赴江孜雷达连检查工作,返回途中行至羊卓雍措湖短暂休息时,不经意间看到了甘巴拉山。

  这位作战经验丰富的老雷达兵将拇指竖起作为测试仪,朝着山顶方向瞄起来。倏然,他像寻得宝贝一样,兴奋地大叫起来:“找到了!就是它!”

  回到营部,杨楚礼立即向时任营长的周金龙作了汇报,周营长听后马上派他带着仪器正式上山勘测。此后,经过机关实地调研和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在甘巴拉建站。紧接着,便是下达编制、修路、基建、组建部队等一系列准备,直到1967年8月12日。

  一路行进一路歌。颠簸和缺氧,完全被胸怀激情的夏仲昌和战友们抛在脑后。当“解放牌”大卡车喘着粗气,终于驶上海拔5374米的山顶时,已是下午16时许。

  尽管上山前做足了动员,全体官兵也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夏仲昌和战友们迫不及待地跳下车的那一刻,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虽是酷夏,但山顶上浓云缭绕,除了满山的乱石堆和简单挖过的地基,一无所有,寸草不生……

  “尽快架起雷达,担负战备值班。”官兵们顾不上考虑更多,心里只装着这个首要任务。

  山顶地不平,他们先用铁锹清理乱石,铲平地面。在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一半的甘巴拉,铲几下就气喘吁吁、脸色煞白,大家只能轮流铲。

  缺氧使油机性能严重下降,启动起来异常困难。油机员杨承超一手拉着减压杆,一手摇着启动手柄,摇到胳膊发软再换人接着摇,直到油机“轰隆隆”启动。

  最困难的还是架设雷达天线。山顶上狂风肆虐,庞大的雷达天线如稍微固定不牢,就会有损坏的危险。上山前,他们专门准备了4根1.5米长的三角钢钎作为地桩用来固定防风绳。哪曾想,乱石堆下是坚硬如铁的冻土层,挥起18磅的大榔头砸下去,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子。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儿刚砸了三五下就感觉头昏脑涨、浑身无力,但地桩却只能被砸进去1公分左右。

  在甘巴拉雷达连第一任连长纵封岐和指导员刘宗峰的带领下,全连官兵分组轮番上阵,在数小时超负荷的劳作中,硬是靠双手把三角钢钎一寸一寸打进了千年冻土。

  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精疲力竭的官兵们围坐在背风的山坡后,掏出干粮准备吃饭。中午还热气腾腾的馒头,此时早已如石头般冰冷坚硬。官兵们就着没有一丝盐味儿的脱水菜,匆匆吃完了在甘巴拉的第一餐。

  入夜,真正的考验拉开帷幕。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氧气,比白天更加稀薄;狂风,凶狠地抽在脸上刀割般疼痛。而山顶没有固定营房,甚至来不及搭建帐篷,只能在露天打地铺。官兵们两人一组,先把一床棉被铺在碎石地上,棉被上面并列摆放两个睡袋,睡袋上再压一床棉被。为防止棉被被大风卷走,他们搬来大石头压住棉被的4个角。这样蜷缩在睡袋中,才勉强得以御寒。躺是躺下了,可官兵们头疼欲裂,胸闷欲炸,大口大口喘着气,怎么也睡不着。20岁的油机员杨承超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了。

  然而,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嘴唇黑紫、满眼血丝的官兵们,顾不上欣赏碧蓝如镜的圣湖羊卓雍错和壮丽神气的神山乃钦康桑,又提着工具上了阵地。又奋战一上午,雪域“千里眼”终于屹立在了甘巴拉山巅。

  “报告指挥所,甘巴拉雷达连装备架设完毕,请求担负战备任务!”彻夜未眠的连长纵封岐坚毅的报告声响彻冰峰雪岭。那一刻,时间定格在1967年8月13日14时整。

  从那一刻起,无论时代变迁、人员更替、装备更换,一代代甘巴拉官兵像铆钉一样牢牢地铆在了甘巴拉山上,耸立在5374米海拔高度的雷达天线,再也没有停止过傲然旋转……

  ■马 冰 本报特约记者 胡晓宇

(新浪军事)
(编辑:SN118)

文章关键词: 雷达站 官兵 解放军 边界 世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官媒:习近平对邓小平的“三个认同”
  • 体育欧洲超级杯-皇马2-0夺冠 C罗梅开二度
  • 娱乐罗宾威廉姆斯去世疑似自杀 曾获奥斯卡
  • 财经开发商吐槽62%利润被政府抽走
  • 科技租车软件面临猝死:私家车加盟被叫停
  • 博客易中天:汉武帝如何建立起强大帝国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挂科过多被罚留级 大学生状告母校获胜诉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