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14年6月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2014年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公开版。这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按国会要求发布的第14版关于中国军队建设和力量发展的官方评述文件,报告由国防部起草,报送国会。报告分秘密版和公开版,公开版面向公众发表。这份报告自问世起就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全面而直接地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战略思想与行为,也影响着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与判断。如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军事透明度不足”等论调在国际上广为流传、盛行不衰,这份报告就是重要的源头和推手。
2014年报告框架结构与2013年基本相同,但在内容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国家战略、国防与军队建设的认知、态度、策略的新变化。重点对中国国家战略、中国军力建设、中国国防工业建设、台海问题和中国军事交往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总体解读继续对中国进行各方面指责这份报告继续承担着散播“中国威胁”的本质责任。通过对中国军力建设若干事实的描述,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中国军事力量建设虽然主要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但正在发展大范围兵力投送能力和新兴作战能力,将对周边地区施加更大影响,以获取更多外交优势,有利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周边争端,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依旧对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适用条件的明确性和细致性提出质疑。继续挑剔中国军事“不透明”,包括企业组织不透明、军力增长不透明、战略决策不透明、宣传报道不完全透明、军费开支不透明等。报告还创造了“拒止和欺骗”这一新标签,来描述中国所谓的“隐性军力建设”,称中国军队在发展各种伪装、诱饵、逃避侦察的方式,并将其作为突袭过程中抵消敌人技术优势和力量倍增效应的关键力量。
强调中国战略利益拓展
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装备发展、军队建设还是各种非传统军事行动,各方面的描述都要与中国的利益拓展挂钩:称战略机遇期内世界各地区中国存在越来越多;认为中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已经超出维护领土的要求,“能够使军队到达越来越广的范围”;对军队能力发展的描述更多着墨于远程力量投送和防区外作战能力,并特别关注海军走向“蓝水”;军队作战训练注重执行远距离机动和后勤能力;认为中国参加的维和、反海盗等国际行动,不仅为争取国际尊重,还为传递其“担当全球领导的愿望”。
热炒中国海上争端
报告对于中国战备重点的关注,从台湾海峡转移到了东海和南海,断言中国军队不仅在备战台湾,还在针对南海、东海增强军力,将造成争端升级的原因归于中国,武断称“中国在凭借武力单方面改变现状”。报告详细记述中国在东海、南海的民事海洋执法行动,向民事执法行动赋予鲜明的军事行动色彩,并渲染中国与邻国在黄岩岛、仁爱礁、钓鱼岛争端的激烈与频繁,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些举措批评为过激的言论和行动,引起邻国紧张。报告不承认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和“经常使用的九段线”,认为前者未按国际规则行事,后者的确切含义解释始终含糊不清。在报告中涉及争议岛屿时,也一律不用中国称谓,而用与中国有争端国家的称谓。这些都表明美国意图借机挑拨是非,打压中国,也呼应了今年美国在我周边海上争端所明确的偏袒他国的立场。
评点中国装备与技术短板
报告认为从近期冲突和训练中体现出,中国装备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包括:深海反潜战能力、第一岛链外目标信息获取能力、东亚以外地区(特别是印度洋)后勤与情报支援能力不足,制约军队发展成为更强的地区力量和开展远洋作战;海上隔离封锁和大规模两栖运输能力存在不足,影响我对台大举抢滩登陆的优势;飞机和坦克的发动机、固态电子器件和微型处理器、制导和控制系统、发动机技术,以及精密机床、先进诊断和检定设备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等技术仍依赖于进口等等,这些基本问题限制中国国防工业能力的自主发展。
对中国国家战略的评述
国家战略和安全环境
报告认为中国大的战略方向没有变化,但面临新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中国仍将21世纪头20年视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个时期总的战略是提升“综合国力”,以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持经济增长、维护国内稳定、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中国的大国地位。此外,由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民族主义、与周边国家利益冲突、国内维稳、环境与人口压力等因素,中国的安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地区和全球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战略的基本面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挑战既有的国际秩序,而是选择务实的方法来协调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重视与邻国和美国的稳定关系,并将此看作是其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依旧视美国为最有实力的地区和全球主导者,对中国的崛起可能会起支持作用也可能会起破坏作用;在意邻国将其视为威胁,进而可能与美国结盟来制衡中国;将美国重返亚太看作是“冷战思维”,是在牵制中国的崛起。特别指出,相比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韬光养晦”主张,国内关于拓展海外利益和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声音在增强。
对中国军力建设的认识
军力建设动机
报告仍坚称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维持21世纪前两个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并谋求通过军事影响力来推进外交议题、促进地区和国际利益,谋求以对中国有利的方式解决纠纷;目标是“提高军队打赢短时、高强度的局部战争的能力”;军事投入重点和驱动力除了“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新提出了“应对南海和东海突发事件”;使命和任务拓展越来越集中于“超出中国周边范围”的海上安全通道、反海盗、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等。
军队当前能力
报告更新了近年来中国各军种的装备及军队建设动态,很多方面关注点落在了对其远程作战能力的影响上。
二炮 报告估计,到2013年11月,二炮部队共有超过1000枚短程弹道导弹;部署新的传统中程导弹,不仅能打台湾,也能打区域目标;部署有限的有“航母杀手”之称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加强“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1200公里,能到达美国本土多数地方;正在发展新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
海军 今年的报告特别关注海军建设,称中国拥有亚洲最强大的主力战舰(77艘)、潜艇(60多艘)和两
栖战舰(55艘)。潜艇方面重点发展海军海基核威慑力量和潜基对地攻击能力;水面舰“计划庞大”,包括发展轻护舰以提高南海、东海近海作战能力,发展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以提高海军超越岸基防空范围的区域防空能力。与去年报告相比,对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入列时间的判断由2020年前推后到2020年后,并认为“辽宁”号航母2015年才能部署舰载机。
空军 报告称中国空军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空军,并称“中国空军正在推行规模史无前例的现代化”,可能未来几年第四代战机将取代当前大量的二代、三代战机成为主力机型,并在大力研制第五代战机。报告重点关注了歼-20隐形战机的研制、轰-6轰炸机的升级以及运-20大型运输机的试飞。
陆军 陆军的建设重点是战役级兵力的远距离快速部署能力,为此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包括特种作战部队、陆航部队、指控能力的建立或升级,并重点着力从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相对海、空军,特别提及陆军远离本土作战时的联合作战“支持者”角色,并称“更广泛的联合作战能力依然是陆军的主要目标”。
太空能力 2013年相比2012年太空发射次数明显减少,也从侧面体现中国太空能力建设已取得的阶段进展。报告认为中国遥感和成像卫星已能提供关键目标的态势感知能力,“快舟”运载火箭和“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和发展能分别形成小卫星、重型运载火箭的发送能力。报告继续保持了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2020年前能力建成的重点关注。
网络安全 虽然当前中美在这方面针锋相对,但这份报告并未提及中国网络安全能力现状,似乎有意避开,用的是比较正面的语言,称中国在更多地参与和倡导在多边和国际论坛讨论和辩论网络问题,中国可能更加愿意在网络安全、信任、透明度方面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
军事能力发展重点
报告重点关注的中国军队七项能力,集中在战略性力量建设、远程力量投射和新兴作战领域上。
核威慑能力 认为中国的核武器政策重点仍是维持有限但生存能力强的核
力量,确保核报复能力。新一代导弹重在确保面对美国ISR、精确打击、导弹防御能力的提升,保持战略威慑力。并提到更先进指控和通信能力在核力量上得以应用与发展。陆基方面,称2015年前将增加固体燃料推进、公路机动的“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海基方面,关注094型核潜艇的建造,称其携带““巨浪””-2导弹将会使中国海军首次具备可靠的远程海基威慑力量。
拒入/限动能力(A2/AD)
中国拒入/限动能力及其实现手段继续作为报告对中国军事能力最关注的方面。报告指出,中国在继续发展遏制和对抗未来包括美国在内第三方介入的手段,不断发展远程打击能力,打击可能在西太平洋部署的军事力量,努力获取各种空中、海上、水下、太空和反太空、信息战系统,研究作战概念,以获得从近海扩展到西太平洋的交叉、多层攻击能力。其支撑能力重点包括:制信息能力,今年的报告更加强调“非对称作战形式”的信息战,称掌握现代战场多维空间中信息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是A2/AD的关键要素;导弹攻击能力,预测以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为关键武器,依托海、陆、空多种发射平台,海军可以把行动延伸到第二岛链和马六甲;太空反制,称解放军战略家将利用太空、阻止敌人使用空基系统作为遂行现代信息战的核心,并强调摧毁、破坏、干扰敌方侦察与通信卫星的必要性;空中与防空方面,首次高度关注无人机研制,称未来中国无人机研制投入将超美国。
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认为中国现有远程地对空导弹可以提供有限的对抗弹道导弹的能力;引俄SA-20 PMU2
防空导弹可能能够拦截射程1000千米和速度2800米/秒的弹道导弹;“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有望具备对射程达到500千米的战术弹道导弹进行有限点防御的能力;正在研发一种导弹防护伞,包括在大气层外(>80千米)实施动能拦截,以及在高层大气层中拦截弹道导弹和其他航天器。
赛博战能力 认为中国的赛博战主要为实现三方面目标:一是收集情报和实施网络攻击的数据;二是制约对手的行动或减慢对手的响应速度;三是与硬杀伤攻击相结合,成为部队力量的倍增器。
力量投送能力 认为中国优先发展陆基弹道和巡航导弹计划来扩大远程打击能力。猜测中国在开发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以装备新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使海军首次具备对陆攻击能力;并特别强调中国未来国产航母除训练外的“更多的能力”,如电子战、预警、反潜。
远海作战能力 认为中国海军未来几十年的目标是成为一支更强的地区力量,能够在数月内向全球投送兵力,
进行高强度作战,类似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在马岛海战中进行的南大西洋部署。为此,海军已经把远距离部署变成年度例行训练工作的一部分;并发展能够执行离岸与远程打击任务的多用途平台,如航母、两栖攻击舰、
新型驱逐舰、护卫舰、轻护舰。
非战军事行动 认为这是“新历史使命”的要求,同时给解放军锻炼作战和动员能力的机会,并增强军民融合。
对中国国防资源保障的评述
国防开支 首先,指出近20年来中国军费持续增长,2004-2013年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平均每年9.4%。其次,继续指责国防开支不透明,中国官方公布2013年国防开支为1195亿美元,但美国估计为1450亿美元,相比去年估计的1350~2150亿美元,更注重精确,也较去年保守。猜测中国公布的军费预算中不含数个对外采购费用。
国防工业 认为中国的远期目标是构建完全自主的国防工业,并特别关注中国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报告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国防工业改革历程,高度肯定了中国国防企业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等通过走军民融合之路,激发了活力,适应了市场准则。此外,报告逐一简评了中国航天、船舶、兵器、航空工业的状况,认为:
导弹和航天工业生产了多种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空空导弹和面空导弹用于自用和出口;过去几年,中国
升级了导弹总装和火箭发动机的许多生产设施,提高了产能;为卫星发射事业和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支持。中
国的大部分导弹项目,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媲美国际顶级生产商的产品,但面空导弹系统落后于全
球领先水平。
船舶工业正跻身世界顶级造船国家。扩建和升级船厂,提高了造船产能和能力,并惠及潜艇、水面舰艇、航母、运输舰;部分舰船动力装置继续依赖国外,但自力更生能力正不断提高;尚未建造过驱逐舰以上级别非
航母水面战舰,但正配备更先进的舰载武器;正采用尖端舰船设计、建造项目管理技术和软件,并改善船舶工
业的大多数领域。今年的报告肯定了两大船舶集团在船舶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合作与共享提高了中国的造船效率兵器工业在陆军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领域的生产能力都有进步,但依然依靠国外采办来弥补部分核心能力的不足;国产地面武器系统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但一些出口装备仍存在质量问题。
航空工业已实现国产化。民用航空工业引进的高精密机床、电子设备及其他器件,也能用于军机生产。可靠的高性能发动机仍依赖国外,持续缺乏技术娴熟的人员和大型飞机生产所需基础设施,这点制约了航空工业发展,但随着新投资的注入,生产能力正在提高。
总体上认为过去十年中,中国在所有国防工业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改善,在一些领域可与其他主要武器系统生产商(如俄罗斯和欧盟)比肩;国防工业和科研基础日渐成熟,在诸多领域对国外武器采办的依赖性持续降低。
国外技术获得
在一些关键领域,中国仍需通过利用国外技术来弥补本土军事现代化的缺口,经常引入国外技术来开展逆向工程,或补充本国不足。并特别增加了中国近年来与乌克兰在大型气垫船、飞机发动机方面的采购。
指责中国组织军工企业、附属研究机构,利用外国投资、合资、学术交流、海归学子和学者的专长,以及受到国家支持的工业与技术间谍活动,窃取敏感信息、出口受控技术以及支撑美国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科研成果,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专长,支持军方的研发和采办。
对台海问题和中国军事交往分析
台海问题
报告指出,中国对台整体战略仍然是恩威并施,处理台海危机仍然是解放军军力建设和军事演习的主要动力,并以“美国可能介入台海危机”为假设。认为中国对台军事行动的主要方针是在发出动武信号及在其他国家作出反应前进行“战术突袭”。采取的行动将包括:海上隔离或封锁、限攻击基础设施、空中打击和导弹袭击、两栖登陆攻击。关于两方兵力对比,认为解放军正在依靠现代化武器和搭载平台,克服自身远程兵力投送有限、台岛天然防御地形及台军先进技术等对解放军造成的攻台劣势;台方也正在通过“创新的、不同寻常”的措施,谋求发展小而精的军队力量和寻求非对称作战优势。
中美军事交往
报告称美国国防部对中美两军交往侧重于三个目的:在双方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双方军事部门互相了解;增进在地区安全环境和相关安全挑战上的共识。报告正面评估了中美两军交流的重要性,积极评价了2013年两军高层交往、机制性对话、联演联训和人员交流的成果,并提供了2014年中美军事交流的项目清单。报告另外提出,中国虽然不大可能对美国进行直接军事打击,但中国去年所展示出来的一系列战力,已经让中美之间的军事差距进一步缩小。报告对美中交流的关注点放在了亚太地区的安全和共同繁荣上,一方面认为中国快速、大幅的军事现代化及其在亚洲影响力的增强会增加军事误判、误解的风险,另一方面强调美国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和平繁荣的亚洲。这也进一步证明中美通过军事交流增加互信、减少风险的重要性。(作者署名:穆玉苹 编辑:王丹 本文原载于《现代舰船》杂志8A期,欢迎大家踊跃购买 新浪军事特此鸣谢)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