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洋水师两次访日是主动上门露家底?
可以说日本海军的崛起与中国不无关系,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水师或有意或无意地两次访日,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日本人的反华情绪,让日本坚定了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的决心。而对中国来说,两次访日也让敌方将北洋水师的主力舰情况全部摸清,让敌人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1886年8月2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李鸿章之命,与北洋海军总查琅威理率领“定远”等六舰前往烟台装煤,然后转往朝鲜海面巡弋。后因铁甲舰需要入坞上油修理,丁汝昌带领“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船开往长崎。
李鸿章把自己的主力军舰开往日本,自有他的考虑。客观上,旅顺军港和船厂大坞还未竣工,北洋舰队要定期检修,只有两个地方可去——香港和日本。主观上,李鸿章选择去日本,醉翁之意在炫耀大清国的海军威力,让日本人有所畏惧。
“定远”、“镇远”第一次到达日本之后,确实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日本军政要人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时,日本已有不少新舰,但与中国的铁甲舰相比,无论从吨位上还是从火力上都稍逊一筹。12英寸(305毫米)巨炮的炮口令许多日本人惊叹和咋舌,“畏如虎豹”。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望着龙旗高扬、威风凛凛的巨舰,日本市民中惊叹、羡慕、愤懑等各种情绪交杂着。在日本人普遍认为清朝军队是前来示威的敌对心理下,这些情绪,伴随着日本朝野长期宣传的军国主义思想,最终酿成一场著名的骚乱事件——长崎血案。
1886年8月13日和15日,先后发生了两起北洋水兵和日警殴斗事件,第二次殴斗持续了三小时,双方死伤80人之多。对于两次殴斗的原因和经过,中日双方说法不一。最终以半年后双方协定赔款告终。其间,“定远”诸舰滞留长崎港,使军事秘密暴露无遗。
长崎事件后,日本为了更进一步摸清北洋舰队的底细,心怀叵测地邀请北洋舰队再次访日。1891年初夏,李鸿章为了炫耀实力,欣然接受邀请。“长崎事件”反映了日本民间的情绪。从此,“一定要打胜‘定远’”成为日本军人的口号。甚至连小学组织儿童游戏,也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成中国舰队,另一组扮成日本舰队,进行捕捉“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与日本进入疯狂添舰时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政府自成立海军后却不曾添过一舰。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