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陆军部队演兵史上罕见的激烈对抗。
车辚辚,马萧萧。此前3支合成旅从各自驻地出发时,官兵们心里装着同一个问号:即将开始的这一仗,究竟能不能打赢?
他们有理由怀疑。陌生战场、陌生环境、陌生对手,足以让人疲于应对,更何况他们还将面临一种全新的打法——不设底案,自主对抗。
原来导演部规定,此次红蓝对抗不编脚本、不做推演、不搞摆练。这意味着,整个过程全凭红蓝双方自主侦察、自主决策、自主行动、自主保障。如此一来,以往演兵场上的诸多“已知”都变成了“未知”,谁胜谁负,成了演兵场上最大的悬念。
军人生来为战胜。从踏入战场的那一刻起,3支“红军”指挥员始终都在盘算,如何战胜同一个对手——扮演“蓝军”的北京军区某机步旅。
率先登场的是南京军区某装甲旅。大战在即,他们却遇到了麻烦——由于导演部不允许提前进行战场勘察,“红军”临战前派出去的侦察分队并没有太多斩获。“蓝军”阵地如何布防?“蓝军”兵力如何配置?“蓝军”目标如何分布?重重战场迷雾,遮住了“红军”指挥班子的双眼。
更捉摸不定的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蓝军”,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派出多路分队昼夜袭扰,电磁压制、遮断通信链路、偷袭指挥所,招招直击要害,毫不留情。
“背对背”的真正较量开始了。没有了导演部一步步给定条件,红蓝双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兵来将挡,见招拆招——干扰与反干扰、侦察与反侦察、空袭与反空袭、机降与反机降、突击与反突击……全新的对抗方式,让战局变得更加波诡云谲。
硝烟下的一幕,实时显示在导调指挥大厅的战场态势图上。前来观战的训练专家,密切注视、小声讨论着双方的一举一动。见惯了层次分明、攻防有序的“脚本里的战斗”,很多人坦言:这一仗打得并不好看,但却贴近实战。
经过7小时的激烈搏杀,红蓝双方战损率分别达到45%和22%。按照对抗规则,导演部判定红败蓝胜。
9天后,第二支“红军”出战,再次败给“蓝军”;紧接着,第三支“红军”披挂上阵,仍然难求一胜。屡败屡战的“红军”,开始重新审视这支“蓝军”。“我们碰到真正的对手了!”参加过多次实兵对抗演习的“红军”指挥员、济南军区某机步旅政委刘银生感慨。
“过去的对抗,实际上是‘红军’打‘红军’,双方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思路几乎是一样的,没有多少悬念。”北京军区某机步旅旅长夏明龙介绍说,自己率领的部队是“专业化蓝军”,此次对抗他们按照战斗力指数相当的要求确定兵力编组、按照性能等效的要求模拟武器装备、按照作战思想和战法运用一致的要求组织作战行动,从人员到装备,实力都不弱。
“‘蓝军’难打败,说明这块‘磨刀石’足够硬。”坐镇现场指挥的总部领导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美军部队进入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几乎全部吃了败仗,在战场上却表现不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今日演兵场上的输,就是为了明天战场上的赢”。 (本报内蒙古朱日和7月2日电)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