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无人机技术含量不高,却令韩国军方在应对这一新威胁时“进退失措”。
从3月底开始,韩国连续发现“疑似朝鲜无人机”残骸,尽管它们看上去形同“遥控玩具”,韩国军方和情报机关从残骸中复原的影像信息却显示,这些无人机曾抵近诸如青瓦台总统府、白翎岛军事要塞等敏感区域,韩军防空系统甚少察觉。消息曝光后,韩国国防部忙于应付公众的质疑,一方面强调“威胁可控”,一方面紧急寻找防御策略。该国军事专题网站“自主国防”认为,2010年延坪岛炮战之后“临急抱佛脚”的局面,只怕又会重演。
朝鲜无人机从哪里来?
据“自主国防”网站介绍,朝鲜对无人机的运用发轫于越南战争年代。当时,平壤派“志愿者”赴河内抗美援越,高射炮部队也抽调了不少精英前往东南亚,协助北越进行防空作战。美国则出动数以百计的“火蜂”无人侦察机实施空中渗透,由于飞行姿态相对单调,航路较为死板,被朝鲜高炮部队击落不少,一部分无人机残骸作为战利品,被后者运回国内。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向越南派遣防空部队的不止朝鲜,中国、苏联甚至古巴都有同类单位参与,它们也或多或少地得到过美制无人机技术,对促进本国相关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爆发,朝鲜通过军援伊朗,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无人机技术和使用技巧。彼时,伊朗革命卫队拥有一支专业无人机部队,即鼎鼎大名的“雷霆旅”(Raad),曾实施对伊拉克军队的侦察和攻击,这些经验同样对朝鲜无人机部队产生了影响。
当前,朝鲜发展军用无人机的物质条件相对欠缺,材料、资金和生产场地用于优先满足弹道导弹、火炮和防空武器的生产,但朝鲜第二自然研究院(地位等同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所辖无人机设计单位仍有建树,朝人民军前方军团所属各师都配有无人机,装备量最大的“方圆”无人侦察机可对12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实施不间断侦察,经过简单改装,还能充当自杀性空袭兵器,目标主要是驻扎于“西海五岛”及“军事分界线”南侧的韩方据点。
另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消息,与朝鲜关系紧密的伊朗,发展出一种名为“旋风”(Toufan)的反雷达无人机,机体上装有无线电测向天线,可定位并摧毁敌防空雷达,等同于具有巡航待机能力的反雷达导弹,它采用螺旋桨推进,在航路末段会对电磁波辐射源俯冲,最后引爆战斗部。2000年以后,朝鲜可能引进了这种无人机,它可以从集装箱卡车、油轮和火车上发射,对美军部署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爱国者”PAC-3反导系统的探测雷达形成一定威慑。
韩苦寻对策,被指舍本逐末
韩国“自主国防”网站编辑申仁均(音)认为,首尔之所以担心朝鲜无人机,并非由于其性能多先进,要害在于其运用方法——朝鲜把无人机当作“廉价渗透工具”,可发挥“空中特战队”作用,袭扰和牵制美韩机动兵力。
无人机这方面的特性,在2006年的黎以冲突中有显著体现。当时,黎巴嫩真主党出动大量伊朗提供的简易无人机,以“蜂群战术”袭扰以色列腹地;尽管以军战斗机曾用空对空导弹击落过这些不速之客,发现其仅搭载有民用CCD照相机,机体结构也非常简陋,几乎是“马达加板材”的便宜货,可就是这些“羽量级选手”,牵制了以色列的战斗机和防空单位,使其无法投放到前线,客观上减轻了真主党承受的压力。以此为鉴,朝军完全可以复制真主党的做法,把近在咫尺的韩国首都圈地带纳入“无人机袭扰作战”的范畴。
对韩国而言,抗击朝鲜无人机的首要障碍在于缺乏足够可靠的指控通情监侦“六位一体”系统(C4ISR),能够击落无人机的硬杀伤手段其实不算少。韩国军事专家金钟大(音)指出,首尔至朝韩军事分界线一带多山,探测死角多,加之韩国防空指控系统依赖驻韩美军的技术支持,完全监控朝鲜小型无人机颇有难度;他强调,韩国引进的美制E-737“和平眼”预警机对这类“低慢小”目标虽有一定的提前预警功能,但E-737毕竟是“战略级武器”,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对付神出鬼没的无人机过于浪费。所以,可行的办法是在朝鲜无人机常用路径上选择关键节点设置低空补盲雷达,同时依靠数据链协调各单位作战。
此外,考虑到朝方技术水平有限,其无人机较少依靠卫星信号导航(即便有,也只用商用GPS信号,易受干扰),更多是依靠事先规划的路线和预置地形数据比对坐标,如距离较近,则用无线电遥控等传统手段制导,这就留给韩方比较大的“操作空间”,可通过信号阻塞、干扰甚至诱骗等方法,使朝鲜无人机失控坠毁或“自投罗网”。
令韩媒不满的是,眼下,负责装备采购的韩国国防事业厅把精力全花在了如何摧毁无人机上,连美国尚在研发的激光武器也成为其考虑的对象。“自主国防”网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作战流程无外乎“发现”、“锁定”、“决策”、“行动”四大环节,即所谓“OODA方程式”,军方不首先解决“发现”和“锁定”的问题,却和外行一样极力寻求能够将无人机“一击必杀”的手段,被指完全是舍本逐末,难以从根本上消除韩国民众对朝鲜无人机的不安。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