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4月10日文章,原题:中国要进入印度洋 需避免与印度冲突
印度洋作为中国的西部邻海,蕴藏着丰富的战略资源,印度洋是中国通向南亚、中东、西亚和欧洲、非洲重要的交通、贸易、能源通道,对中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印度洋的安全与稳定对中国的战略、经济利益的意义重大,是中国走向海洋,发展海洋战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国的“海上生命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趋增长,中国有多达80%的石油供应需要经过印度洋,中国对印度洋、南海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
“中国进入印度洋”成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阶段的目标应以保卫印度洋航线为主。采取先易后难策略,稳步推进,不断扩大中国在印度洋区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在该地区提高国际地位,树立大国形象,利用公共秩序保证海上通道安全的同时,积极尝试建立补充性的通道备份,形成有效对冲,避免其他国家以海上通道安全讹诈中国。有效拓展中国的出海口,使相关国家成为中国印度洋安全架构上的利益攸关方,最终实现中国由区域性海洋大国向世界性海洋大国的战略转型。
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作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中国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和谐、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中印关系的良性发展非常有益。
中国应积极利用与印度洋国家之间的关系,适时建立军事基地。而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合作是建立军事基地的首要条件。尽早建成中缅孟国际大通道:中缅孟公路和铁路建成之后,中国就能够直接进入南亚地区,缩短运输线路,因此,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可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以经济援助、商业合作等形式在印度洋周边参与援建开发,帮助一些国家修建道路、桥梁、机场和港口。港口建设成为中国能否实现从内陆南下突破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中国印度洋布局的成败。
中国还应积极发展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不断扩大中国与印度洋地区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印度洋在全球战略地位日趋上升,中国与印度的之间共同利益与竞争不断上升。随着中、印两个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印度的“东向”战略与中国的“西进”战略既有合作的一面,又存在着彼此利益的冲突,加深了中、印两国战略空间的重迭。构建和谐、和平的印度洋符合中、印两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中、印两国需要通过加强双边对话机制和共同的区域合作,承认彼此战略空间重迭的客观事实与趋势,采取积极、理性的手段应对,努力寻找共同利益交汇点与合作途径,避免战略竞争上升为不必要的地缘冲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