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3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权威国际机构负责人、知名跨国公司巨头、国内资深智库等云集北京,倾听中国深化改革的最新声音。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是否会失去引擎地位?海外最关注中国哪些领域的改革?中国改革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新机遇?记者在论坛中寻找答案。
2014年前两个月投资、消费、社会用电量、进出口增速等诸多经济指标低于市场预期。面对凸显的经济下行压力,一时间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等唱衰声音又起。
对此,出席论坛的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直言,一些人士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显然是过度了。
“外界认为中国现在的减速是更多坏消息的前奏,这是一种误读。” 耶鲁大学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某种程度上是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重新平衡的结果,现在经济更加依赖于消费和服务业,是可喜的现象。
而在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道格拉斯·欧博赫曼看来,中国维持在7%到8%之间的增速远高于其他各国,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应力争在今后一两年内完成增长阶段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增长轨道,即中高速稳定增长期。“这也可以称为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它的含义是中高速增长的‘底’已经探明,比如7%左右,而且这个速度能够稳得住,能够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在与会中外嘉宾看来,已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如何推进将面临诸多风险,但要克服这些风险,必须借助改革突围。
“中国改革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而更涉及到其他层面的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中国改革最大的风险还是不改革。当前面临的影子银行、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等风险,都需要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期可能会遇到三大主要挑战:一是如何有效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二是如何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特别是行政性垄断的非贸易部门和基础设施领域,资源配置的状况扭曲尤为突出;三是如何拓展新的增长领域,并促进多种形式的创新。
他认为,应对这些挑战,重点是对三中全会决定已部署的改革加以真正落实,加快推出一些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措施,切实推进经济增长和转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改革路线图已经清晰,如何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不久前,中国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引起了道格拉斯的关注。“中国通过改革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更有质量增长,无疑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新动力,也给诸多跨国公司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他说。
在史蒂芬·罗奇看来,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结构性改革都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中国改革的列车已经驶出了站台。”
他指出,过去两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要高出0.3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正在转型成为由服务业引导的经济体。“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机会。中国经济的转型就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据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韩 洁 郑晓奕 高 立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