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自行研制的AFT-11反坦克导弹,又称红箭-11反坦克导弹首次曝光,据悉,这种半主动激光制导的新型单兵反坦克导弹弹将成为我军第三代制式反坦克武器之一。据悉,中国近年来,发展了多型单兵导弹系统,包括单兵防空导弹和单兵反坦克导弹。
红旗8反坦克导弹是我军目前主力单兵反坦克导弹,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1984年定型。 导弹采用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控制方式为燃气扰流片,管式发射。导弹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可由步兵携带、履带和轮式发射车、直升机等多种方式发射。
红旗8反坦克导弹出口多个国家,并在多国进行仿制,比如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仿制型号,参加过多次地区冲突和战争,屡有斩获。
红箭8反坦克导弹的一个优势是它的便携性,整个系统由带有瞄准具的发射装置(包括制导设备,目标跟踪装置,热成象瞄准具)和筒装导弹组成,它各部分的尺寸,重量更适合士兵使用,并且操作简便。
央视播出了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正在使用FN-6(又称为“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画面。英国媒体称,叙利亚叛乱组织“伊斯兰自由人组织”18日公布了一段视频,画面显示他们的一支队伍用中国的“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叙利亚战斗机。(题图左侧小图为央视播出的叙利亚反对派使用中国FN-6导弹)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8月19日报道指出,从视频中来看,一架叙利亚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飞越了拉塔基亚省的上空,武装人员对其发射了“飞弩”-6导弹。空中随即发生了爆炸,之后出现了一顶降落伞,表明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图为由红缨-6导弹组成的一个标准的我军陆军单兵防空导弹发射阵位。
据报道称,自2月份以来,“飞弩”-6便携式防空导弹多次出现在叛乱分子的视频中。此前用“飞弩”-6实施的袭击只有一次被证实成功了,那次是针对一架米-8直升机,相比快速的战斗机,那个目标更容易击中。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卡塔尔向叙利亚境内的叛乱分子提供了“飞弩”-6导弹。
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很特殊的一种防空武器,主要是没有庞大的系统,以及隐蔽性极强,通常只有在发射后才会被发现。大量的实战战绩也证明了这种武器的价值。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依靠其他防空系统的搜索预警部门提供空情,或者独立靠简易器材或目视发现目标进行作战,能够进行广泛的部署。不过反应时间和射程都比较差。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是地空导弹系列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射程最近、射高最小的一种轻型防空武器,主要配备于作战地域前沿或重要设施的防空区域,主要打击对象是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
众所周知,低空飞行是指1000米以下,超低空飞行则指10~100米高度。低空和超低空多在雷达盲区之内,地形较为复杂,利于飞机、直升机隐蔽接敌。同时,由于地空导弹的最小射高和射程往往难以覆盖这一区域,从而为敌机突防留下了一块空白区域。70年代以来,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都成功地利用了低空、超低空突防的战术,有人将之称为“一树之高”的进攻战术。空中目标在战术上采取的新的变化,必然影响武器发展的相应变化。飞机、直升机以10~1000米高度进行低空、超低空飞行,再用射程 250公里、重达10吨有余、长约17米的大型中高空地空导弹攻击显然不妥。为此,从70年代以后,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便应运而生。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美国的“红眼”和苏联的SA-7;第二代是美国的“毒刺”、英国的“吹管”和瑞典的RBS-70;第三代是美国的“毒刺”改进型、法国的“西北风”和英国的“标枪”、“星光”。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一般采用专门的发射器进行肩扛发射,发射器为一次使用型;导弹长约1米左右,最长达1.5米;弹重10公斤左右,最重15公斤;有效射程为2~7公里;有效射高也为2~5公里;飞行马赫数2左右,个别能达4~6;动力装置多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时用助推火箭发射,离发射筒数米后主航发动机启动。这种导弹具有小巧、轻便、隐蔽发射的特点,在历次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说阿富汗游击队用它击落了500多架飞机和直升机。
我军现役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共有红缨5、前卫1和红缨6三个型号,此外还有几个外贸型号。我国于1975年下达了研制便携防空导弹的任务,目标是仿制苏联的9K32箭2式,北约称为SA-7导弹。该导弹是国际上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使用硫化铅导引头探测红外热源,只能尾追攻击,碰炸模式,无抗红外干扰能力,在越战中击落美军20多架直升机。
红缨-5导弹的研制过程并不顺利,需要解决小型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小型舵机等问题,1984年才定型。与红缨-5同时还进行了红缨5甲的研制,两个型号分别由两个单位进行,不过大同小异,该弹于1986年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