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凌战略开讲
第一讲:文明的五种模式
战略是团队博弈的艺术,从国家层面讲战略就不能脱离国家、民族、文化和文明。1996年美国战略学者亨廷顿发表了战略巨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亨廷顿从文明的角度来谈战略可谓切中了战略博弈的关键所在。
文明是什么?这个问题破费思量,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的是文化是什么。
2008年的夏天,在怀柔红螺寺,一位哲学博士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文化是什么,我随口道文化就是符号,他说:错!文化是秩序。尽管我无法认同他的观点,但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了4年。对于文化的思考使我对文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超越了西方学者对于文化和文明的认定,具有了我个人的独立思维。
近300年来,随着西方文明的扩张,一种观点喧嚣尘上:西方文明才是合理合法的现代文明,这种观点为西方大国的战略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非西方国家和文明进行了心理催眠。我在此不想做一个西方文明的批判者,我只想从文明本身去探秘战略博弈的奥秘。
五大文明
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太多的文明形态,现存的文明是经过历史荡涤后的遗存,这些现存文明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文明形态:罗马文明、斯拉夫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这五大文明的分类是一种大系统分类的结果。其中印度文明由于经历了近千年的外来文明的统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异。从思维的角度来分析,五大文明各有特色,罗马文明用大脑思维,斯拉夫文明用肌肉思维,华夏文明用感官思维、而伊斯兰文明用灵魂思维,印度文明经过伊斯兰文明近千年的统治失去了其原有文明的特质,其思维模式与伊斯兰文明非常相似。
讨论了关于五大文明回到本文的主题,文明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文明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精神是除了物质以外的所有人类创造,这种对于文明的分类显然过于粗范,那么文明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论证与辨析没有意义,我不如直接给出我的观点:文明的五种模式。
工具、资源、行为、思维、组织与机制是文明的五种基本模式。而人类的文明史不是思想史,而是关于工具的历史。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不是制度与组织决定了工具、行为和思维,而是工具的发展改变了资源、行动、思维,而组织与机制是对共同认定的行为、思维模式的规范。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工具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工具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军事工具改变了战争形态。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物质的综合,包括自然资源与人造资源,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资源,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离不开资源。资源从某种意义上影响这人类的性格、思维和行动。
行为是人类外在的表现形式,人类的行为受思想支配,但决定于资源和工具,不是人的思想决定了人类使用工具和资源的方法,而是资源和工具决定了人类的行动。
思维是人类存在的内在意识活动,思维的来源是外部事物和行动,但同时有对人类的行动进行着指导。随着文化的产生,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夸显现,从而使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夸大了我们对于思维重要性的认识。
组织与制度是人类社会化活动的规范,社会化是人类进步的一种重要形态标志,而组织与制度对于社会化行为与思想的规定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化的加深,制度被人们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从而对制度与组织产生一种迷信,导致人们对于制度在人类文明五种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错误认识。
回头来谈谈文化。今天的文化学者(大都是艺术研究者)从艺术的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重新的阐述,这是导致我们今天对于文化模糊认识的根本所在。显然艺术是文化范畴内的概念,但不是文化本身,文化的概念外延要比艺术大得多,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经过4年多的思维,我由当时对我自身文化概念的怀疑回归了肯定,文化就是符号,因为不能符号化的人类精神创造都达不到文化的高度,唯有可以符号化的精神创造才可称之为文化,但文化就近是怎样一种符号呢,是关于秩序的符号,是关于审美的符号,是关于实用主义的符号,都不是,我以为文化关于价值的符号。它涵盖了人类文明五种形态中关于资源、行为、思想的范畴,其核心是价值。比如服饰,仅可裹体的外来物不能称之为服饰文化,我们现在所说的服饰总是具有一定符号化标志的,比如说西服、比如说唐装,没有文化符号的单一的身体包裹物在文明时代是并不存在的,而失去了文化符号,服饰的文化意味也就消失了。
在战略开讲的第一讲指明了文明与文化的基本特质与要素,对于我们后面讨论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下一讲我们将讨论战略本身,战略究竟是什么,是思想还是行动,还是知道行动的思想,亦或是思想指导下的行动。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