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的参考消息报了两则美国的新闻,一个是2月7号美国《星条旗报》网站的消息,称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干预,使五角大楼放弃了削减航母的计划。在此之前,关于航母的争议很多,过去航母的作用确实很大,但是随着反航母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航母未来会继续是海上霸主还是会成为“海上恐龙”?
在这个争议中,美国决策层挺航母的力量占了上风,关键性的因素是技术性因素,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性因素让挺航母派占了上风呢?就在同一天另外的一个报道,美国之音电台网站说美国专家为应对中国反介入出招。这篇文章最后讲,反介入实际上就是反航母问题,实际上就是美国专家为应对反航母出招。美国专家集中表述了无人机上舰对航母的未来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来谈谈无人机和航母的关系。
之所以很多人说航母会成为未来的“海上恐龙”,是因为随着岸基反航母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母的生存能力特别是在靠近敌岸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不断下降,如果航母不能靠近敌岸,对敌人实施打击,那航母的存在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美国专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无人机上航母,也就是发展无人航母舰载机。
这实际上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了航母打击半径增大的问题。要想在岸基反航母力量日益发展的今天保证航母的有效生存,最好的办法就是航母的攻击半径能够超过反航母力量的打击半径,在它的打击圈范围之外作战。而无人机恰恰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了基础。
无人机本身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不需要载人,为飞机的设计留下了很多的重量和空间,使得无人机可以远远超过有人机的作战半径。从现实来看,美国X47B的作战航程已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4000公里,远远超过现在有人舰载机的航程。从敌人的火力圈外实施打击,扫除对航母有威胁的技术平台,使航母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航母的舰载机能不能损失的起。在传统的航母当中,航母舰载机实际上每一架都是一个金蛋,因为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是有限的,损失一架少一架。对一个载机40架的航母来说,损失一架飞机直观的来看战斗力就损失2.5%,损失十架就损失25%。所以航母的舰载机是否损失的起的问题,对航母的未来至关重要。
对陆基的无人机来说,无人机解决了损失的起的问题。因为不死人、价格便宜所以无人机损失的起。但是在航母上,这个问题似乎有所变化,因为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是有限的,即使不死人、价格便宜,这种损失对于航母依然承受不起。表面看起来,无人机上航母并没有解决舰载机损失的起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深入的进行思索就会发现,实际上,无人的舰载机同样解决了损失的起的问题。
把二战时和今天的航母做一个对比,二战时一个两三万吨的航母就能载上百架的战斗机,现在一个两三万吨的航母恐怕只能带十几架、二十几架战斗机,载机数量的巨大差别造成了现在每一架飞机对航母来说都越来越重要,如果无人舰载机大规模上舰的话,无人舰载机重量轻、体积小,有可能使航母的舰载机数量重新大幅提升,接近甚至达到二战时的水平。这样每一架舰载机相对于航母的价值就相对降低。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人机的航程不断增大,当达到四五千公里的时候,作战中无人舰载机如果损失了,可以从岸上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这实际上是作战航程增大带来的好处。一方面不死人、价格低,舰载机数量在增加,无人机的特性使航母损失的起成为了可能,无人机可能会给航母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讨论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在航母发展过程中后发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后发的国家在发展航母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跟踪发展过程,首先要走完别人曾经走过的路,但是在技术走到了变化的节点的时刻,单纯的模仿追踪、走别人的路,恐怕会造成走弯路甚至带来很大的损失。
发展航母,特别是后发国家发展航母必须要有充分的前瞻性,要看到航母的未来,要看到舰载机和其它技术对未来航母的价值和走向的影响,只有采用前瞻性的研发,超越式的发展,后发国家才能真正超越前者,成为真正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