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山东省聊城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全省出了名:11年来,全市先后将2223名服役满12年的士官和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到事业单位。该市探索的军地一体、共同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经验,是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见证,也是促进就业创业的民生喜讯,令人倍感振奋。
一份会议纪要延续11年不走样
讲政策离不开讲感情
春节前,一份《聊城市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解读》让退役士官邓辉挺喜上眉梢:在部队服役满12年的转业士官和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事业单位;大专以上毕业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或荣立三等功以上者,退伍后报考国家公务员可优先录取或享受加分政策。
时针拨回2002年12月13日这天,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召开的专题会议在市政府进行。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秋波一锤定音:“战士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防事业,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安置好他们!”面对那份页面泛黄的会议纪要,记者感慨不已:“硬杠杠”中有国防观念,也有大局意识。
从2002年至今,聊城市先后将2223名符合政策的转业士官和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市民政局局长韩更大介绍,这占应安置退伍军人总量的18.2%。对此,聊城市8个县(市)区安置办主任有一个共同感受:“起初的确有不少困难,如今越来越顺畅!”
37岁的聊城市东昌府区民政局安置办主任栾居杰,讲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名转业士官到安置单位报到后一直没安排上班。他先后两次找这家单位领导交涉。市委书记林峰海听说后格外动情:“再好的政策落不到实处就等于一纸空文。转业士官安置既要靠政策作保障,也要靠感情作支撑。”
经聊城军分区积极协调,全市作出“3项挂钩”的硬性规定:与单位评比先进挂钩,安置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岗位责任制;与单位人事工作挂钩,凡转业士官分配指标未落实的单位一律暂缓办理人员调入与招工录用手续,暂缓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工资调整;与单位责任人使用挂钩,对不重视士官安置工作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使用,对拒绝接收或刁难士官安置的单位追究领导责任。
3大项10多个小项量化考核
不讲关系讲贡献
几经周转,记者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见到了转业士官赵连臣。
2010年底,在海岛服役12年的赵连臣,退役刚到家就被父母数落了一顿:“家里没啥关系,你也没几个熟人,要是转业安排不好,10多年咸风海水就算白喝啦!”正当赵连臣忐忑不安时,他接到参加聊城市直单位转业士官安置培训的通知。培训动员会上,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市长白志坚一番话令他顿感踏实:“今年有几位从西藏、海岛回来的士官,我们一定会按政策给予从优安置!”
两个月后,赵连臣接到去市卫生局报到的通知。更让他喜出望外的是,自己被安排在全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市人民医院。
市民政局参照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先后制订出台《转业士官安置办法》《转业士官档案积分计算标准》,对转业士官服役期间的德才表现进行考核,并专门建立3大项10多个小项的量化考核积分表,把士官安置与在部队服役期间的表现直接挂钩。除根据军龄、奖惩、参加重大任务等计算分值外,还对立功受奖、长期在边海防地区和艰苦岗位工作增加附加分。安置方案、积分排序、岗位计划、选岗过程、分配结果全程公开。莘县民政局安置办主任魏金超说:“这一政策出台后,打招呼、批条子都不管用了,一切都是政策制度说了算。”
“关系硬不如贡献大,只要在部队干得好,转业士官就不必为安置苦苦奔波,不必为拉关系找门子而付出多年积蓄,不必为不可预知的结果而担心忧虑。”市民政局副局长张明国深有感触地说。
两个90%见证安置效果
过硬素质赢得青睐
走进莘县公安局特警大队训练中心,50名队员口号声响亮,前扑、后倒,踢、打、摔、擒,招招虎虎生威。“50名队员全是转业士官,他们人人军事素质过硬,个个作风纪律严明……”说起这些爱将,局长于继谔赞不绝口。
2011年初,上级批准莘县公安局成立50人的事业编特警大队。正当为招收人员犯愁时,于继谔得知:莘县有43名转业士官待安置。他当即找到县委书记朱加云、县长张国洲要人,最终将27名转业士官分到特警大队。大家以为剩余的23人会从地方招聘,不料于继谔提前向民政局打招呼:“其余人员暂时空缺,明年转业士官安置时一并补齐。” 两年多来,由50名转业士官组成的特警大队,编成10支小分队,昼夜巡逻在莘县大街小巷,打击抓捕违法犯罪活动130余次,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抢着要转业士官的事,在聊城市并非只有这一家。茌平县城市执法大队接收的17名转业士官,上岗后充分发挥在部队养成善做思想工作的优势,在讲政策、聊家常中充分了解商户诉求,及时建议县政府开辟5处便民市场,既保证了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又方便了商户合法经营。
安置过程中,民政部门主动为转业士官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转业士官报到后各单位还组织分专业培训。聊城军分区政委宋铁平用“两个90%”介绍安置效果:90%的转业士官实现报到就能用,上岗就上路;90%的转业士官成为单位业务骨干和先进工作者。
■许常勇 薛洪刚 本报特约记者 卢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