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7日电 对于华盛顿代号为“量子”的计划,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刊载社论《“量子”计划的潘多拉梦魇》,文章指,“量子”计划所代表的科技威胁,存在极大风险。如今,连不联网的电脑都无法保障绝对的隐私安全。然而,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在这个更加让人感到无助的网络环境里,小心翼翼地寻求自保的办法。
文章摘编如下:
根据最新泄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全球监听计划细节,华盛顿已经发明了一套最新的网络技术,能够在对手的电脑没有连接互联网的条件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对其保持监控能力、盗取其资料甚至对其发送恶意软件进行网络攻击。
更惊人的是,这套技术早在2008年就开始使用,至今可能入侵全球10万台电脑,包括被视为军事对手的中国与俄罗斯军方、威胁美国社会安全的墨西哥毒枭及警方、经济竞争者欧盟的贸易机构以及反恐伙伴沙特阿拉伯、印度和巴基斯坦。
这种神秘技术依靠电脑中的电路板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卡发出的无线电波,监视不联网的电脑,收发电波的中继站只有行李箱大小,机动性极强,收发距离远达8英里(12.8公里)。很多时候,体积微小的电波频率硬件是由国安局间谍、电脑制造商植入,或者由用户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插入电脑。这无异于美国在网络战线的终极武器,虽然国安局宣称它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手段,披露消息的《纽约时报》则形容它是“发动网络攻击的数码高速公路”。
这个代号为“量子”的计划,意味着华盛顿可以在暗中掌握对手的一举一动,有能力随时对它们发动网络奇袭,且对方因毫无预警而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从全球军事战略的角度看,情况相当于美国在二战后期短暂地垄断了原子弹技术。这导致了严重的战略失衡,如果对手无法快速打破垄断局面,垄断者发动“第一击”的诱惑将与日俱增。苏联和中国后来相继制造了原子弹,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数十年的冷战升级为热战。可以预见,俄罗斯与中国将不会在“量子”计划面前坐以待毙。
作为全球超强,美国的利益遍布全球,敌人也遍布世界,“9?11事件”和多起针对美国境外目标的恐怖袭击表明,美国无时无刻不处于生命与财产都受威胁之中。为此,华盛顿发展“积极防御”的预警能力,在对手行动前先发制人,有其高度的正当性。从所曝光的资料显示,“量子”计划并没有在美国国内使用,多少表明它确实用来侦查和对付境外的敌人与潜在对手。但是威力惊人的“量子”计划,如同任何军事实力的竞赛一样,发明了更锐利的矛,必然要催生更坚实的盾——美国全球对手的反应,应当是意料中事。
此前西方媒体关于中国具军方背景的黑客,袭击美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网站窃取资料的大量报道,对比“量子”计划的新闻,其严重性显得小巫见大巫。美国在中国黑客事件中所处的道德制高点,也因为计划的曝光而荡然无存。
值得担忧的是,网络战线的“军备竞赛”,将因此而趋于白热化。在文明社会日益离不开互联网的信息时代,网络战线上的擦枪走火,破坏程度可能是毁灭性的。设想一方袭击对手的金融、公共设施(水电供应、核电站、民用航空管制系统)或军事设施,以及对手反击所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后果,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
缩小到个人的范围,除非身在穷乡僻壤,现代人几乎已经不能想象,没有了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日常生活。“量子”计划的诞生,意味着个人隐私的终结。
“量子”计划所代表的科技威胁,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风险。如今,连不联网的电脑都无法保障绝对的隐私安全。然而,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在这个更加让人感到无助的网络环境里,小心翼翼地寻求自保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