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翻开新的一页。
位于宝山大场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首批ARJ21-700交付飞机将正式下线。同日,位于张江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国产大飞机开始关键的铁鸟试验。
2014年,ARJ21—700新支线飞机就将投入正式运营,真正实现“商业起飞”;未来五年内,C919大飞机也将和ARJ21一样,一步步走过首飞、取证,直至商业运行。
我国拥有国产民用喷气客机的日子,进入倒计时;
中华民族的百年飞翔梦想,正于浦江之畔,渐渐走向现实……
目标:国际标准的安全和质量
ARJ21交付飞机在宽敞、明亮的上飞公司总装车间里下线,万众瞩目。
而很多上飞老员工记得,十年前的12月ARJ21飞机在这里开始零部件生产的场面:车间里静悄悄,第一批飞机翼肋从油压机生产线上缓缓流出,没有多少外人关注……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走过的路从来不平坦。5年前ARJ21成功首飞现场,一位白发老人笑得如孩子一般灿烂,他叫王金发,我国首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的首席试飞员。1980年,“运十”成功首飞,但随后项目却遗憾地中途夭折。后人分析“运十”夭折的种种原因,其中重要一条是,虽然飞机在技术上取得成功,但在市场上却没有,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航空公司不肯买,只能作废。
此后中国选择了对外合作,1985年与麦道公司合作,一干又是10多年,直到1997年,麦道被波音并购,麦道代工项目终止,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简单代工,不能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挫折和失败也让今天的中国航空工业人更加清醒:从无到有的国产民机事业,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同时,也必须以市场化为目标,自己认为造得好没有用,只有市场认可,用户点头,才是真正成功。
从ARJ飞机零部件启动生产,到今天交付飞机下线,已经过去整整10年;中国商飞公司组建成立,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也已历经5年。在中国和世界民用航空领域,“五年十年”是正常周期,即便强大如波音、空客,新机型的多年延期和反复波折也经常发生。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外界眼中“五年十年”有些漫长,公众期盼国产民用飞机早日翱翔蓝天,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期待越来越迫切,甚至出现过质疑声。
“ARJ21和C919项目确实比原定计划有所延迟,但我们感觉这些工夫是值得的,形象地说,我们需要先学会走路,把路走好,以后再跑。为此我们会牺牲一点时间进度,会牺牲商业上的暂时利益,甚至可以承受一些媒体的质疑。”在冲刺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坦诚相告,多花的时间,一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另一方面是国际标准和安全性的要求,一切为了安全和质量。
“事实上国际上有很多商用飞机公司因为竞争而被淘汰出局,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先把现有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外界经常关心为什么ARJ21往后延迟了,C919首飞会不会推迟,我们更关注是做好安全和质量,按照国际标准研制好。”金壮龙说。
中国商飞透露,ARJ21此次首批交付飞机下线后,将力争在2014年完成适航取证,做好投放市场准备;C919保守预计2015年底前首飞,目前C919已拥有380架订单,其中包括部分国际订单。“取得这款飞机的成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中国商飞公司负责人表示。
团队:逾百全球人才长期加盟
任和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他出生在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头顶只有一小片蓝天,和很多大山里的中国人一样,小时候都梦想着鸟儿一样飞翔,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
怀着飞翔的梦,长大后他全身心投入飞机设计与制造事业,将青春献给国家的民用航空事业。然而由于国内项目中断,有力无处使,他只能漂洋过海,参与海外大飞机项目研制,又在国外高等航空学府取得终身职位。
中华民族自古有飞天之梦,智慧勤奋的中国人也擅于制造航空器。飞机诞生之初,仅比莱特兄弟晚了五年,中国人冯如就成功造出飞机,飞过奥克兰上空。新中国成立以来,航空人才层出不穷。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波折,不少航空人远赴异国他乡寻梦,在波音、空客众多划时代的机型问世过程中,有许多中国人留下的印迹、做出的贡献。
当五年前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消息传出,令远隔重洋的人们激动不已。当年,任和也是偶然在网站上看到这一消息,他没有多少犹豫,立即辞掉大学的终身职位,卖掉房子,背起行囊,带着家人回到祖国,加入大飞机的研制中。“我庆幸我回来了。在中国伟大的历史变革洪流当中,我没有旁观,没有掉队。”任和说。
如今在中国商飞,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任和已经算是年轻,一些老一辈的航空人回家时早已满头白发,在国外他们早已功成名就、实现自我,唯独放不下的只有年轻时的遗憾。一名老教授回国前列过EXCLE表格,想把回国的好处和坏处一一列出,做个比较。可望着电脑屏幕,改了又改,最后他想明白了:利弊永远权衡不清楚,再怎么权衡,也阻止不了自己回来圆梦的心。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时仅有3800人,按照项目研制和公司发展需要,3年内的项目管理、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等主要方面的人才缺口高达几千人。经过5年的努力,公司员工数量增加了约8000人。在全国选调、择优培养的基础上,还引进了急需的海外人才。如今在国产民机项目的各个关键环节,海外领军人才带领国内的年轻团队,队伍迅速成长,攻克一个又一个研制的技术难关。
就像波音、空客集聚世界各地最优秀的航空人才造飞机一样,中国民机项目也在培育自己的全球化队伍。目前,长期加盟到中国商飞的全球高层次人才有100多位,来自美国、法国、乌克兰等拥有民用航空制造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肤色不同,很多人说不了汉语,但他们都承担了重要岗位,与中方管理层、同事之间互相充分信任。2012年,C919项目团队中的美国专家谢里还获得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最高荣誉“友谊奖”,他表示,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因为这件事充满挑战,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战略:向全球化经营模式转型
5年来,在承担国家战略项目的过程中,上海依托 ARJ21支线飞机和C919大客机项目,民机产业的布局已经逐渐成型。
这一次,C919大客机铁鸟试验平台在位于张江高科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投运。作为民机项目的“头脑中心”,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新家去年刚刚投入使用,2000多名研发人员一边适应新环境,一边马不停蹄地开打研发攻关的新战役。按计划,2016年设计研究院的人数将达到3000人以上,届时将成为一个具有研究、设计和试验能力的国际一流民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
同时,ARJ21交付飞机下线的总装车间,位于宝山的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这里将和建设中的浦东祝桥基地一起,成为上海民用飞机的 “制造中心”。而在闵行的紫竹园区,略显神秘的中国商飞的客服中心早已建成投运。
如今,中国商飞的总部还位于陆家嘴的高楼,2015年,随着世博园区总部项目竣工交付,民机项目将拥有功能更先进、建筑更绿色低碳的全新总部基地。“一个总部、三大中心”的产业布局,涵盖研发、制造、服务三大环节,引领上海制造业向世界的高端转型。
启动大飞机项目之后,上海将民用航空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方向之一。它对城市的产业转型,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意义早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研究表明,如果将民用船舶业对产业拉动以1元钱计算,那么家电产业为45元,汽车产业为80元,而大型客机产业为800元;同时,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每项航空工业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大约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一架大飞机就有300万到500万个零件,除了飞机制造业本身的技术进步外,机械行业中的机床、通用零部件、电气等子行业,将有机会赢得商机并借此提高产品档次、促进自身产业升级。
厂房、技术、人才、经济收益……这些还只是表层的转型,在更深层面,从无到有的民机事业,正为上海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上的转变。
“开放合作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因为我们研制的是商用飞机,是要为人类服务的飞机。”金壮龙指出中国商飞不同于许多中国企业的特点。可以说,民用航空制造业,是全球化特质最明显的行业之一。世界知名的客机制造商,造飞机时普遍采取全球供应商合作的方式,卖飞机时则面向全世界航空公司销售。这种跨国经营的特征和能力,恰恰是目前众多中国企业的能力短板。
中国商飞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举全国之力,聚全球之智”的发展模式,目前ARJ21项目有19个国际供应商,C919项目有16个国际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中有美国企业,有欧洲企业,他们希望通过参与C919和ARJ21的研制,共同实现商业成功,分享中国巨大的市场。“我们坚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中国成语叫同舟共济,形象地说就是与合作伙伴在一条船上。”面对美国《财富》杂志记者的提问,金壮龙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