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中国区域反导系统建设仅处在初期阶段
据俄罗斯《国防》杂志2013年11月刊报道,中国区域反导系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受到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缺乏的阻碍,目前的发展仅处在初期阶段。在梯次预警体系建成之前,谈论中国国家反导系统的形成为时尚早。
亚太地区军政局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朝鲜核导项目对此产生了重要影响。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无疑具有长期后果。很有可能,促使美国大幅加速在亚太地区建设反导防御区的步伐,首先涉及到从澳大利亚、菲律宾到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弧形地区,以及美国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的军事设施。这种情况要求中国大幅增加使用分导式主动制导弹头和反导突防设备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巩固与韩国和日本的军政联系。韩国将会在“罗老”号运载火箭第二级基础上研制机动式一级燃料弹道导弹,射程至少800公里,弹头重约1吨。此举并不违反俄韩航天领域合作协议,因为“罗老”号运载火箭的第二级完全由韩国专家研制。与朝鲜相邻的中国省份将处在这种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内,中方对此可能的回应是建立相应地区的反导系统。如果日本和韩国先后决定制造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弹道导弹)的话,局势将会严重恶化,加上印度研制的射程8000-12000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可能迫使中国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必要性更加迫切。
末段反导
在2012年11月第9届中国珠海航展上,中国推出了自主研制的“红旗-9A”(出口代号FD-2000)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它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日夜使用,摧毁敌方飞行高度在3万米以内的所有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还能拦截飞行高度在2万米以内的短程弹道导弹。“红旗-9”导弹使用180千克重的爆炸杀伤战斗部,在距离目标35米时根据无线电引信指令引爆。
“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国防技术研究院研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1993年从俄罗斯购买S-300PMU-1地空导弹系统之后项目进程大幅加速。显然,中国专家在“红旗-9”进一步研制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俄制导弹系统的技术方案和结构特点。
9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装备“红旗-9”地空导弹系统,同时继续积极进行该武器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参照美国“爱国者”和俄罗斯S-300PMU-2地空导弹系统的相关信息。2003年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16个营的S-300PMU-2地空导弹系统,进而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保证对最重要目标的对空防御和仿制俄罗斯最新型地空导弹系统组件。随后中国成功研制出升级版“红旗-9A”,改进了电子设备和程序软件,使“红旗-9A”具有更高的作战效能,不仅能完成防空任务,还能执行反导防御任务。
为“红旗-9A”导弹研制主动雷达自导头的工作很有可能已经顺利结束。中国还在进一步升级该型导弹,在其结构中广泛使用复合材料,使用新型燃料装药。与基础型号地空导弹不同,“红旗-9A”使用的FT-2000导弹尺寸较小,使用被动雷达自导头。该型地空导弹系统使用HT-233机动式X波段多功能照明和引导雷达,三坐标相控阵天线,对波束进行数字化控制,水平探测角360度,方位角0到65度。对空中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120公里,跟踪距离为90公里,能同时探测100多个目标,锁定和跟踪50多个目标。另外还有低飞目标探测雷达,这种机动部署的L波雷达能在复杂干扰条件下探测低空目标并测量其坐标,包括反射面较小的巡航导弹。
应当指出,“红旗-9/9A”地空导弹系统的指挥设备和S-300P导弹系统兼容,保证两者能够任意组合部署,从而保证有效防护北京、上海、天津、河北,以及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重要的目标,使中国正在建设的区域防空体系具有一定的弹道目标拦截能力。
中国专家还在“红旗-9”基础上研制出了海军版“海红旗-9”,装备052C型导弹驱逐舰。首舰于2003年编入中国海军服役,次舰于2005年列装。另外4艘正在建造之中,处在不同的完工阶段。该型战舰各装配8具“海红旗-9”垂直发射模块,每个模块备弹6枚,共计48枚导弹。“海红旗-9”是俄罗斯以S-300PMU-1为基础的S-300F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的中国改进版。虽然中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也有许多区别,比如中国版发射装置使用固定式弹箱,每个弹箱都有舱盖。
总之,中国能够独立自主生产战术技术性能与俄罗斯S-300PMU-1相似的陆基和海基防空导弹系统,能够保护最重要的、相对不大的目标,拦截处于飞行轨迹末段的弹道目标。中国同时还在研制其他反导系统,拦截处于飞行轨迹中段的弹道目标,从而使中国能够在一定前景内建设梯次反导防线,不仅保护单个具体目标,而且防护最为重要的区域。
中段反导
201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KT-2(西方称为SC-19)陆基拦截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枚处于飞行轨迹中段的远程导弹。美国认为,它能拦截高度为2-2.2万公里的卫星,因为中国正在研制的“动能-2”系统在数百公里的大气层外实施拦截。这项试验证明,中国正在研制反卫星和反导弹作战系统。此前类似测试已在2010年1月展开。 更早期的拦截导弹KT-1是“东风-21”中程固体燃料导弹的改进型号,使用动能拦截器。该系统于2007年1月首次进行试验,当时在864公里的高度上摧毁了一颗重达954千克的报废气象卫星。至今还有大量卫星残骸遗留在轨道上,对载人航天飞船和卫星造成威胁。
通过对现有情报信息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动能-2”导弹拦截系统类似于美国计划2014年在罗马尼亚部署的使用“标准-3”拦截导弹的陆基“宙斯盾”系统。
毫无疑问,中美反导领域的发展走的是相同的道路。中美在研制既能摧毁人造地球卫星,又能拦截导弹战斗部的反导系统。2008年2月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巡洋舰在太平洋水域发射“标准-3”拦截导弹,在247公里的高度上摧毁了一颗报废的侦察卫星,以此检验反导系统效率。
对于中国最近一次的KT-2拦截导弹试验,五角大楼表示严重关切,呼吁中国在自己的反导能力和意图方面更加透明。美国专家认为,中国还在研制其他反卫星技术,包括对敌方在轨卫星群实施电子和电磁干扰,使用激光束杀伤卫星。美国立场之所以相当强硬,主要是因为其军事优势在许多方面是完全依靠大量在轨卫星的存在,以及使用GPS制导,为高精杀伤兵器提供目标指示。美国同时还在大肆炫耀自己在反卫星武器制造领域的成果。
导弹袭击预警系统
应当说,在反导方面,在缺少导弹袭击及时预警系统的条件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可能建成。阻碍中国区域反导系统建设的薄弱之处正是导弹袭击预警系统事实上的缺乏。俄罗斯导弹袭击预警系统既有陆基早期预警雷达,如“达里亚尔”、“伏尔加”、“顿河-2N”和“沃罗涅日”雷达,又有高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群。现有信息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还没有既能发现弹道导弹发射,又能查明其飞行方向的卫星。至于早期预警雷达方面,不是完全透明。显然,中国拥有一定数量的超视距雷达,能够发现3000公里以内弹道目标的飞行,但是这还未必说得上能够建成密集的预警雷达网络。
显然,中国反导系统的发展仅处在初期阶段。现在已经建成了能在飞行轨迹末段拦截中程导弹弹头的陆基作战系统。在近期前景内,还将为海军建设类似系统。同时还在研制能在飞行轨迹中段拦截弹道目标的动能拦截系统,但是其的主要使命不是反导防御,而是摧毁敌方航天器。总之,在陆基梯次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出现之前,贸然谈论中国可能建成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为时尚早。(编译: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