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26日发表题为《志存高远:中国的空中雄心》的文章,作者为克雷格·卡弗里。文章指出,过去15年中,中国国内航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今,它能够越来越多地满足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飞机设计和研发方面的需求。
文章称,虽然一些重要领域的军事和工业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显然中国正在朝弥补这方面差距的方向努力,从而建立一个真正自力更生的国内军事航空部门。
众多新机型面世
文章称,众多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难以忽视过去5年来中国航空能力的发展。自2011年以来,有7种新机型进行了首飞,其中包括两款第五代战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现战机现代化和增加战机数量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9个已知的军用飞机生产项目。据信,2012年,这些项目为陆海空军制造了148架飞机。
2011年以来受关注度最高的两个项目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歼-20和沈阳飞机公司的歼-31第五代战斗机。虽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员默认歼-20项目的存在后外界普遍预料到了该飞机在2011年的亮相,但仅在21个月后就出现第二款第五代机型的事实显然表明了中国正在开展的研发工作的广度。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军方有意采购歼-31。然而,目前看来,歼-20今后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双发战斗机机群中的主要机型。
文章指出,歼-20和歼-31都具备隐形特点。然而,判断这两款飞机的能力仍极具挑战性,因为对军用飞机的性能而言,系统和传感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对歼-20和歼-31采用的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前,不可能准确地将这两款机型与其他第五代战机进行比较。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最终的量产型飞机可能与目前处于试飞阶段的原型机在一些方面有很大差别。
运输机提高显著
文章称,对航空业和解放军来说,更重要的里程碑可能是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的运-20战略运输机在2013年1月的首飞。运-20是首款真正国产的大型运输机,表明了中国工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尽管它配备的是俄罗斯航空发动机公司制造的D-30KP2发动机,显然也引进了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设计。这款机型的出现也为今后研制真正的空中加油平台提供了潜在机遇,从而克服解放军目前的机群存在的两个关键弱点。
与此同时,陕西飞机工业公司的运-9项目进一步证明中国对空运能力正在加强重视。运-9是对该公司生产的运-8战术运输机的全面现代化升级,包括重新设计的机翼、增压机身以及新的6叶螺旋桨。
随着贵州航空工业公司的教练-9和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的教练-10教练机都进入量产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先进的喷气式教练机机群现代化改造也正式开始。
旋翼机方面的进展喜忧参半。尽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存在迫切需求,但国内工业部门还没有研制出合适的中型和重型运输直升机机型。哈飞航空工业公司的直-9承担部队运输(直-9B)、反潜战(直-9C)、对地打击(直-9D)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直-9WZ)等一系列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本土生产的可靠机型来满足这些要求。
文章指出,今后,对哈飞航空工业公司与欧洲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的直-15民用直升机进行军用改造以及与西科尔斯基飞机公司的S-70(UH-60)“黑鹰”直升机类似的一款未命名机型(往往被称为直-20)是短期内最可能成功填补空缺的选择。
战斗机仍是重点
文章称,虽然过去3年来中国在飞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活动领域日益拓宽,但战斗机仍是航空业的短期重点。在2013年中国已知的9个活跃生产项目中,有4个项目是为解放军战斗机和轰炸机部队制造飞机的,它们分别是轰-6K、歼轰-7A、歼-10A以及歼-11B。同样,正在进行的5个研制项目歼-10B、歼-15、歼-16、歼-20和歼-31都是多用途战斗机机型。
国产战斗机项目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过去1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机机群经历了快速现代化的过程。虽然许多部队仍装备过时的歼-7和歼-8机型,但来自歼-10和歼-11生产线的日益可靠的飞机带来了重大的质量提升。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斗机机群中大约四分之一的飞机可被视为第四代战斗机,而仅在6年后,到2013年底,机群中几乎一半的飞机据信已达到这一标准。
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化升级在很大程度上还只限于战斗机机群,战斗机的研制和生产优先于运输机和空中加油平台等支援飞机。
文章还说,虽然中国在飞机研制、飞机系统、生产技术和复合材料等众多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在发动机研制和制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这些能力都远未成熟。此外,在这些领域的许多方面,就工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能力而言,仍存在着差距。今后10年中国面临的挑战不是发展新的国产战斗机,而是缩小这些仍存在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