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10月29日发表题为《在实践中学习: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作战创新》的文章,作者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副教授、中国海运研究所创立者安德鲁·埃里克森和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研究员奥斯汀·斯特兰奇。文章指出,早在中国海军2008年向索马里附近海域部署第一艘舰船之前,中国的军事策划者就一直非常担忧反海盗行动所带来的后勤与作战方面的挑战。从中国海军远洋后勤保障和水面舰艇平台部署的趋势尤其可以看出,中国逐步理顺了其反海盗行动的基础。
文章称,由于中国的这些远洋非常规安全行动正变得越来越高效,所带来的代价与收益的计算结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文章指出,中国的反海盗护航编队在燃油和备用品方面依赖海上补给和对港口的造访。在护航任务被交给新来的编队后,要离开的护航编队会将“物资、设备和备用品”一并转交。
文章说,长期在海外部署是有难度的,需要多种技能,而中国海军在向亚丁湾部署力量之前,不具备这些技能。中国海军的反海盗护航编队部分依赖海上补给来补充关键的燃油和备用品。尽管进度缓慢,不过中国海军正在学习远洋海上补给的技巧。
此外,中国海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越来越多地依赖外国港口。中国的舰船可以暂时停泊在这些港口进行维修保养。
文章指出,自2011年以来,中国海军对外国港口的造访迅速“常态化”。近来,护航编队的军舰平均每月会在外国港口停靠一次,通常停留5天时间。
在亚丁湾为护航编队提供补给的第三种选项是依赖在沿海国家港口运营的中国船只。预先建立的联系有助于为中国海军舰船与沿海国家供货商之间的合作提供便利。这也体现了中国在这些被认为对其未来经济与能源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的区域中有了越来越大的海上综合力量。
文章称,中国海军几乎所有的护航编队都采用052型驱逐舰和054型护卫舰的组合,这是中国最先进的主力水面作战舰只。由于中国海军没有多少其他机会向远洋部署海军作战平台,因此它急于向亚丁湾派出先进舰船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在反海盗行动中使用的最大平台是用于发挥补给作用的舰船。在反海盗行动之初,排水量达2.3万吨的903型补给舰是中国最有经验的补给舰。
文章指出,071型船坞登陆舰是除了最近编入海军的航母“辽宁舰”之外,中国海军最大的作战舰船,也是目前在亚丁湾为反海盗行动提供支持的最强大的平台。071型船坞登陆舰让反海盗护航编队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一艘舰船能够容纳15到20辆两栖战车、多艘登陆艇以及直升机,而且航程得到了拓展。
文章认为,尽管后勤和作战创新的机会非常宝贵,但中国军事策划者清醒地意识到了长期执行远洋反海盗任务的巨大成本。鉴于从反海盗行动中积累的经验和作战收益非常宝贵,所以中国政府最初愿意为了把军队派到亚丁湾而支付高昂的成本。不过,中国海军的学习曲线正逐渐变得平缓。而海军许多现代化的水面平台已经积累了远洋经验。这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未来护航编队取得的收益是否会大于成本?果真如此的话,收益能比成本高出多少,是以何种标准衡量的?
文章称,直接的成本包括燃油、食品和医疗补给品,以及在演习和实弹演练中使用的弹药及装备,另外还有船只与装备的折旧。此外,在补给舰和登陆舰可以为诸如台湾、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这样的潜在地区作战行动做准备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策划人员肯定在计算将这些舰只派往亚丁湾的机会成本。适用于亚丁湾行动的一些基本作战程序或许也可以转而用于这些假定的本地区行动,不过像071型船坞登陆舰这样的两栖舰只可能会从在本地区海域进行的专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战略收益。
文章还说,中国可能会从截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亚丁湾行动的成本。中国显然在利用这一行动为本国最先进的水面舰船提供学习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