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武换和平” 面临诸多变数

2013年09月21日 05:00  解放军报 

  在美俄就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后,叙利亚局势峰回路转,战争阴云暂时消退。“化武换和平”的背后,是美俄两国博弈的结果,也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成绩。然而,“化武换和平”能否真正给叙利亚带来和平,还存在很多变数。

  变数一:化武库存难以查清

  根据美俄达成的框架协议,叙利亚应在一周内提交一份有关其化学武器的详尽明细,包括化学武器制剂的名称、类型和数量以及存储、制造和研发设施的所在地等细节,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必须能在11月份之前进入叙利亚。最终目标是在2014年年中之前全部销毁或者转移叙利亚化学武器。

  在一个山头林立、战火纷飞的国家,要想查清到底有多少化学武器库,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头痛的事。据美国媒体报道,叙利亚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生产化学战剂,至今拥有30年生产化学武器的经验,已经在全世界经营了一个供应商网络。以色列出具的报告显示,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叙利亚存储了约1000吨化学武器。这份报告推测,叙利亚拥有5个主要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主要位于叙利亚北部,关键的研发中心位于大马士革。

  销毁叙利亚化学武器,首先要核查清楚叙利亚到底有多少化学武器库存。而核查叙利亚的化武,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目前国际社会尚没有就如何对叙利亚化学武器进行核查达成一致意见。作为销毁化学武器的第一步,查清叙利亚化学武器的家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变数二:销毁工作困难重重

  即使核查能够如期进行,销毁化学武器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在美俄协议达成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叙利亚自由军”领导人伊德里斯表示反对。动荡的局势,也让联合国的核查工作危险丛生,8月26日,联合国化武调查小组赴叙利亚展开调查时,就曾遭到狙击手多次蓄意枪击。核查活动一旦全面铺开,叙反对派和极端势力难免不会采取多种干预,为核查工作制造障碍。去年美国国防部就曾评估,确保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安全运输,至少需要出动7万人的部队,否则,化学武器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同样,如何处理化学武器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及特种设施的投入。就拿美国与俄罗斯为例,两国在1993年开始销毁各自的化学武器,但直到今天,这些武器还没有被完全销毁。对于框架协议提出的销毁日程,美国化武专家科布伦茨说,在完美情况下,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可能解决,但在非常残酷的内战时期,按时销毁化武几乎不可能实现。

  变数三:美国真会放弃战争?

  “化武换和平”,起因只是一个设想。虽然俄罗斯对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这个设想很认真,但克里却坚信,巴沙尔是不会这么做的。有分析认为,克里的潜台词是:叙利亚不必把“化武换和平”太当真,打不打还是美国说了算。

  当年萨达姆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之下,将其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部销毁,结果美国照样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发动了战争。利比亚强人卡扎菲主动放弃了制造核武器的计划,将涉及核武制造的设备全部交给了美国,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横尸荒野的命运。今天的巴沙尔,会不会重蹈萨达姆和卡扎菲的覆辙?

  对于国际社会提出的叙利亚问题“化武换和平”建议,奥巴马表示,如果叙利亚方面将化学武器移交给国际社会监督,他愿意暂停对叙军事打击计划。多次的海外战争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发动一场战争容易,但恢复一个国家的战后秩序绝非易事。对于美国来说,打与不打叙利亚,都是一个两难选择。动武计划流产,美国国际信誉和影响力就会受损,而贸然动武,可能会刺激更多的反美力量反击,也可能使美国再次陷入战争困境。

  “化武换和平”,到底希望有多大,要看美国政府认为哪种方案能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在叙利亚局势没有变得符合美国根本利益前,发动战争的按钮,始终都在奥巴马的手中。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张凤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