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战机临首飞前状态不达标 突击完善飞控系统

2013年07月04日 12:05  中国航空报 

  为荣誉而战——记中航工业成都所副总设计师杨朝旭

  中航工业成都所飞控团队对2003年“枭龙”首飞前的那段经历可谓刻骨铭心。“枭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外双方共同投资研制的飞机型号,也是我国首个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研制的飞机研制项目。这就要求在飞机研制中必须强调低成本,在技术上给飞控专业带来新的挑战:研制全权限电传、机械及有限权限控制增稳混合的飞控系统。这对大家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由于经验稀缺,走弯路也在所难免。临近首飞时,出现了都不愿意看到的状况:需要对飞控机载软件版本和个别成品进行更改、完善,否则,达不到首飞状态。

  首飞节点已日渐逼近,众多的目光聚焦在飞控团队身上,沉重的压力堆积在大家的心里。为了“枭龙”的安全首飞,当时刚刚走马上任副总设计师的杨朝旭带领飞控团队迎难而上,为荣誉而战!在时间异常紧张又偏偏遭遇“非典”时期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分析、计算和试验,并进行了充分的技术讨论、研究和取舍,终于形成了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有效地排除了可能的技术隐患,使“枭龙”飞机带着大家的希望翱翔在蓝天。

  “任何一架飞机的研制过程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插曲。”在大家看来惊心动魄的那段日子,杨朝旭谈及此,却举重若轻。在他看来,飞控系统的研制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基于可靠性,安全的底线是无论如何不可以触及的;二是必须基于需求,包括飞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以及飞行员的需求。要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不容易,在探索的道路上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精益求精,确保飞机安全上天。

  飞控系统的任何新技术必须经过验证之后才能使用。因为与安全息息相关,它的发展体系是一步一步交叉地向前推进,在不同型号上完成不同的新技术,合适的时候再将所有应用过的新技术集中在一个型号上。它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必须要按照自身的程序进行规划,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尽可能继承团队过去的经验,构建一个适合团队技术基础的系统。而这个途径不是唯一的,它取决于设计团队过去的经验,以及核心人物擅长哪方面。作为飞控系统的副总设计师,杨朝旭肩上的责任自然不轻,多年的潜心钻研和历练积累,使他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他强调任何拟实施的改进、优化技术措施,应首先评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顾此失彼带来隐患。(杨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