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点防御反导能力来保护井式洲际导弹

2013年05月29日 09:41  法制文萃报 

  《法制文萃报》专稿 作者:武居玄

  2013年1月27日,中国进行了第二次中段反导拦截试验;3个多月之后的5月13日,中国又发射了一枚高空探空火箭,路透社的文章认为,后者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用来摧毁轨道卫星武器的首次试验,或许跟中国的反导也有着莫大的联系。

  美国军事专家迈克尔·蔡斯在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的《中国简报》上发表文章称,这使得中国和西方分析家们对北京的动机、意图以及中段反导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计划,甚至中国导弹防御系统未来的部署,都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评估。

  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北京一直对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持反对态度。从这一立场来看,中国应该会在发展类似的反导能力方面表现出克制。然而,北京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导弹防御技术。

  公开反导拦截试验传递信息

  中国首次进行的导弹防御拦截试验是在2010年1月11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了一份简短的消息——“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国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试验。试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本次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在2013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反导拦截试验之后,中国官方媒体发布了简短的报道,证实了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存在,但是没有就试验和相关技术提供更多的细节。不过,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这一试验展示出在“探测、追踪和摧毁外层空间飞行的弹道导弹”方面技术的高度复杂性。

  5月13日,中国各地同时观察到一个天空异常现象,后来中国官方声称是发射了一枚高空探空火箭。英国BBC的报道称,中国发射的这枚火箭达到了一万公里的高度,是1976年以来全世界发射的最高亚轨道火箭。中国方面声称,这枚从中国西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火箭携带了许多科学仪器,对地球的磁层进行了探测。

  但英国路透社援引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美国国防官员的话说,美国获得的情报显示,这样的火箭可以在将来携带反卫星载荷,按照类似的轨迹飞行。而且这一“动能击杀”技术,同样可以用于未来的反导武器。

  五角大楼发言人马托斯5月15日承认,“我们跟踪到了中国火箭在发射过程中携带的多个物体,但没有观察到任何物体进入轨道。可以说,太空中没有留下与这次发射有关的任何物体”。有美国军事专家指出,在美国严密的监视下,中国想用一大堆科学仪器掩饰反卫星或反导测试技术是非常不可行的,也不是测试一种新武器的正确方法。如果中国想测试摧毁卫星,应当进行低轨道的“导弹防御”试验,根本没有理由进行如此高度的发射,除非是为了测试系统的完整性。

  未来中国反导发展的三个方向

  虽然中国官方对两次导弹防御试验都进行了消息通报,但对于发展导弹防御技术的动机或导弹防御能力的部署计划,并没有提供解释和说法。尽管如此,一些颇具见解的资深中国问题观察家暗示,在导弹防御能力的未来发展方面,北京至少将因循三条路径:1.继续磨练自己的导弹防御技术,同时尽量避免反导系统的实战部署;2.部署一套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目的是保护整个国家,至少不会遭到小规模弹道导弹攻击(就像当前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一样);3.在重要的防御区域(担负点防御角色)部署少量的导弹防御拦截系统,为十分重要的战略目标(如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或战略指挥及控制设施)提供更高层级的保护。

  至于第一条潜在道路的前景,迈克尔·蔡斯认为,在中国第二次(2013年1月27日)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之后,知名中国学者李彬(音译,清华大学军控问题教授,专门研究核战略与核裁军问题)暗示,北京有可能正把关注点放在技术发展上,目的是“评估这一能力”而不是计划部署一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此外,按照李彬的话说,“中国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举行导弹拦截试验,表明了中国已经获得了‘动能击杀’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概念上的可以瞄准来自任何国家来袭导弹的导弹防御系统”。

  或许,可能性最小的一种情况将是中国部署一种全面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就像李彬所说的,“对中国而言,部署一种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来遏制美国的进攻性核力量,这是非常没有效率的一种做法。北京所需要的拦截导弹要比美国完成同样目标所需的拦截导弹数量多得多,中国将比美国花费更多的金钱。此外,就像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目前对中美战略稳定的冲击一样,中国的反导系统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与中国的战略环境并不契合。”

  “点防御”反导最适合中国

  如果中国领导人打算部署一款具备实战能力的反导系统,那么设计用来防御小片地区免遭敌弹道导弹攻击的“点防御”系统,看上去更符合逻辑也更加可行。根据李彬的看法,“点防御”系统对中国而言是更合理的选择,如果北京决定发展自己的“动能击杀”导弹防御技术,点防御系统能够被用于保护中国的指挥与控制中心,从而保证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在一场敌人突然发动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争中安然无恙,然后可以从容地指挥核反击。这样一种系统,也可以用于保护中国的一些战略核武器,提高这些核威慑力量的战场生存能力。实际上,已经有一些著作和文章突出了一种可能性——点防御反导系统能够加强中国发射井式洲际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

  詹姆斯敦基金会的文章认为,点防御反导系统将会令中国的核威慑更加可靠,并确保自己与其他核武国家之间的战略稳定。这种判断和看法似乎与两次反导试验之后中国军事官员的观点比较接近。中国大约有20多枚发射井式洲际弹道导弹需要这种保护,因为中国似乎认为,与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相比,这些固定发射井式战略导弹更加薄弱。此外,与尝试部署有限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比,这种“点防御”,难度更小、成本更低。

  如果中国寻求部署一种导弹防御系统,北京需要的将不仅仅是陆基拦截装置。正如中国一些分析家所指出的,北京还将需要多种互补的能力,例如弹道导弹早期预警卫星能力。中国目前缺乏像美国国防支援项目(DSP)和天基红外系统卫星这样的早期预警卫星。

  迈克尔·蔡斯称,中国分析家们认为,反导系统将会强化而不是削弱战略威慑力。北京继续反对导弹防御系统,并视之为在战略上具有一定的“破坏稳定”的作用(最明显就是对美国反导系统的指责),不过中国明显并不认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存在这方面问题。中国的分析家们似乎并不担心中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会触发一场武器竞赛。只要中国限制自己的反导部署,只扮演点防御“角色”,继续坚持长期贯彻的“不首先使用”政策,维持核报复任务引导的核力量态势,这种战略思维就不会与中国在导弹防御上的立场相冲突。

  一些中国问题分析家把中国导弹防御计划看作是中国整体战略威慑态势中一个正在崛起的“新组成部分”,例如,在2013年1月的陆基中段导弹拦截试验之后,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的邵永灵大校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发展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展示出中国战略威慑系统正从仅依赖于进攻性武器,转向整体性的进攻与防御武器。邵永灵认为,导弹防御将令中国继续保持相对较小数量的核武器,因为自身的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尤其是,如果在对方首先攻击的情况下有足够多的核武器安然无恙,中国就可以对攻击者展开核打击报复。因而,强大的防御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有着巨大的重要性。

  迈克尔·蔡斯认为,在那些研究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学者眼中,中国导弹防御技术发展受到的关注,似乎比北京核力量现代化及进攻性反太空能力受到的关注小一些。然而中国这两次反导拦截试验,与北京强化自身战略威慑能力密切相关,这令美国分析家们未来会更加密切地关注中国导弹防御能力的发展。

  【中日钓鱼岛争端最新消息】【南海局势中方最新布局】【更多内容尽在军事频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