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正式组建。这是中国航母发展中又一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中国航母部队开始形成战斗力。这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增强远海机动作战、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逐步实现舰载机常态化舰上训练
航母战斗群是集舰载机、水面舰艇和潜艇于一体的强大作战体系,既可用于国土防御,也可用于战略威慑和攻势作战。舰载机是航母战斗群的核心,舰载航空兵部队作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能。
中国航母舰载机部队筹建两年多来,已经多次组织舰载战斗机试飞员在航母“辽宁舰”上进行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以及寻舰、绕舰飞行等试验课目,培养了一批舰载战斗机和直升机飞行员及机务人员。
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后,舰载机训练将由科研试飞阶段向舰载机飞行员培训和舰载机上舰阶段转变,将逐步实现舰载机常态化舰上训练,将实现岸基航空兵向舰载航空兵的跨越。
航母上的每一次起降,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其实,我国海军舰载航空兵乃至航母战斗群战斗力的生成和增强与其他国家一样,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们只有少量飞行员成功进行了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还需要培训更多的合格飞行员,还要进行舰机协同训练和航母战斗群内部协同训练等大量的训练和磨合。
航母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作业机场,航母上能用于舰载机降落的甲板长度实际上仅有200多米,还不到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宽度也不足陆地机场的一半。舰载机要在这么短距离的跑道上着舰,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过前、过后或靠左、靠右都可能导致飞机冲出甲板或与舰上其他飞机相撞。
航母甲板横摇幅度过大也可能使舰载机机轮触及甲板时发生倾覆,因此要求航母在舰载机着舰时,提供相对平稳的平台。美国海军规定舰载机着舰时,航母横摇不得超过7度,纵摇不得超过2度。
可以看出,舰载机着舰是其遂行任务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事故率最高的环节,加之海上气象条件复杂,降落环境和条件严苛多变,这使舰载航空兵面临比岸基航空兵更大的风险,对舰载机飞行员的技术、身体、生理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测算,从舰载机尾钩与阻拦索“拉钩”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只有2~3秒。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平飞大相径庭,舰载机着陆必须加速着陆,一旦阻拦索未能挂住舰载机,飞行员就要迅速收起起落架,以大约240米/秒的速度加速拉升逃逸,这对于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和操控飞机的精确性要求很高。舰载机在钩住阻拦索的瞬间,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起飞时,航母甲板的滑跃倾角会使舰载机飞行员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
实际上,航母上的每一次起降,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一艘排水量达10万吨的航母,从空中看上去只有一张邮票大小,驾机着舰因此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一个美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谈到他的体验时说:“你在一片如黑色天鹅绒的‘真空’中下降,紧张地尽可能快地锁定下滑道和光学辅助着舰系统,如果你的调整超过了一次或两次,你就没有机会再去做了。”
美国媒体曾报道,从使用航母至今,美国的舰载机飞行员共死亡1000多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400多名舰载机飞行员死亡。其中最惨烈的一次着舰事故发生于1981年5月25日深夜。
当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森维尔以东70海里的大西洋洋面上,尼米兹号航母进行训练后正在回收模拟作战归来的机群。其中一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第一次降落时没有成功,飞机触舰后复飞。
20多分钟后,飞机再次进入降落航线,这次飞机降落在舰上了。但是,飞机下降时速度大于最佳着舰速度,又没有对准跑道中线,而是位于跑道中线的左侧,机头向右斜,引降员也没有发出飞机偏离中线的呼叫。
随着一声巨响,飞机向右撞向停在飞行甲板上的3架F-14战斗机,这3架飞机各装载有一枚麻雀导弹、一枚响尾蛇导弹和一枚不死鸟导弹,更糟糕的是,其中还有一架是刚加过油的飞机。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4架撞在一起的飞机立即被大火吞没了。
电子战飞机驾驶员和两名电子对抗军官猝不及防,还没有来得及启动救生弹射装置,就葬身于火海之中。在明火熄灭后,清理甲板现场时,一枚掩埋在飞机残骸中的“海麻雀”导弹战斗部因受热而突然爆炸,火势再起,爆炸引起的剧烈震动又使飞机上的几挺机枪脱离保险状态而自动射击。
在这场灾难中,14人丧生,45人受伤,11架飞机被毁或受到损坏,事件中人员伤亡之多,飞机、设备损失之大,是美国海军航空史上绝无仅有的。这次事故发生后,尼米兹号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措施,以防止重大的事故再次发生。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
在拥有航母的国家中,舰载机飞行员始终是航母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通常,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要通过500~600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执行战斗任务,而舰载机飞行员不仅要完成这些基本内容,还需要克服航母起降的种种困难,训练时间远长于此。
我国海军首批歼-15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某些条件甚至更为严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官兵都是从全军飞行部队中选出的精英。据了解,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年龄在35岁以下,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其中三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军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具备丰富的飞机、舰艇、航海、气象和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这样优秀的陆基飞机飞行员,也要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陆上训练,提高水平后才能上舰起降。
在前两年的科研试飞阶段,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指挥员一切从零开始,边试验边摸索,熟悉了舰载战斗机的性能和秉性,体会了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条件下偏差修正的动作要领,掌握了着舰飞行的注意力分配和操作方法,探索并固化了着舰飞行方法,掌握了滑跃起飞、阻拦着陆等上舰飞行关键技术,组织指挥程序初步形成,具备了舰载战斗机上舰的条件。
他们首先攻克了“反区”飞行方法的难关。飞机在飞行时,主要受到气动阻力、重力、发动机推力和升力的作用。由于舰载战斗机后掠角很大,如果采用正常的操纵方式,飞机的姿态将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不利于飞行员准确着舰。因此,舰载战斗机一般采用保持飞行迎角、用油门控制飞行高度的非常规方式,以保持飞行姿态,确保飞行员能够进行精确的飞行轨迹修正。
其次,攻克了精准降落的技术难关。舰载战斗机只有降落在飞行甲板上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才能使尾钩顺利挂住阻拦索,实现安全着舰。我国自己培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经历了科研试飞、技术攻关、按纲施训等阶段,固化了飞行动作,实现了精准降落。
第三,攻克了最优着舰航线的选择难关。着舰航线的选择,对舰载战斗机能否顺利着舰至关重要。经过数千架次的飞行训练,在光电、遥测、雷达等多种测量手段的监测下,通过海量数据和飞行状态比对,确定了最优着舰航线。
目前,中国海军仅有少量飞行员成功进行了着舰,下一步还要加强航母上的着舰和降落训练,培训更多的舰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飞行员,这样才能形成舰载航空兵整体作战能力。
舰载机飞行员能在航母上起降,是其完成作战任务很关键的一步,但并不能代表舰载航空兵部队就有战斗力了,还需要接受严格的舰载机飞行培训和舰机适配训练,实现舰机密切协同,即航母与舰载战斗机和反潜、救生、警戒等多种舰载直升机的相互协调和配合,而后再进行海上战术课目的训练。
除了舰机协同训练外,航母还要和编队内的驱逐舰、护卫舰、潜艇等其他舰艇进行编队协同训练,最终才能形成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立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才能完成好远海机动作战任务。
不久前,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将择机进行远航。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后,将逐步实现舰载机常态化舰上训练,并将随航母战斗群进行远海“处女航”。这一天,将标志着中国航母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表明中国航母已经具备实际作战能力。我们期盼着这一天早一点到来。(张军社 作者单位: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