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快反部队,北约面临多重挑战

2013年01月27日 05:59  解放军报 

  日前举行的北约国防参谋长会议决定,北约将“重振”快速反应部队,以推动北约的军事发展与改革。

  组建于2006年的北约快速反应部队是落实北约“灵巧防务”理念、保持和发展军事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快反部队现有兵力约2.7万人,包括陆军、空军、海军和特种部队等多个兵种,其中1.6万属于后备部队,可以在5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一个危机发生地。

  北约之所以提出“重振”快速反应部队,是因为这支部队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矛盾,建设成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导致北约成员国普遍缩减军费,与此同时,新产生的安全威胁又要求北约做好应对准备。在由“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的军事转型中,北约对安全观念、军事战略和军事体系进行了更新和改造,强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经过一系列改革,北约在军事指挥体系、部队编组结构、部署、演习和训练等方面呈现出新面貌,并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建立起了伙伴关系。

  然而,除了地中海巡航、有限参加阿富汗军事行动以外,北约的快速反应部队并没有发挥太多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北约成员国数量众多,经济、军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也良莠不齐。美军的一部分快速反应部队平时就处于戒备状态,营一级规模的兵力接到任务后的24小时内,即可从美国本土机动到全球任何一个危机发生地,这是不少北约成员国难以做到的。比如,波兰由于没有海外军事基地及强大的空运和海运能力,加上军队的主要任务是本土防御和处理本国危机,因此其快速反应部队就不具备美军对全球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北约各成员国快速反应部队之间的协调与协同作战能力,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更重要的是,美国主导地位与欧洲防务特性的矛盾、军费开支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对非传统威胁与防范俄罗斯的矛盾、不断增加的突发性安全需求与反应行动能力之间的矛盾、跨防区军事行动的合法性与可行性问题等,都对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构成了严重制约。其中许多问题都超越了军事范畴,绝不是单纯投入军力或进行军事转型就能够解决的。

  换言之,北约重振快速反应部队,目的是要在推进北约成员国军事一体化的进程中,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一支“技术先进、灵活机动、协调作战能力强,并能够持续作战”的快速反应部队,为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军力支撑。军事层面上的要求,无论是构建先进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还是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无论是发展先进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设备,实现近实时的“传感器—射手”的连接,还是提高地面部队与空中、海上力量协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但前提必须是战略目标设定合理,内部机制运行顺畅,执行任务符合法理,这些才是北约发展快速反应部队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否则,对任务本身的定位很可能引起北约成员国的争论,而战略目标的膨胀,也会使北约的军事功能因“超载”而陷入混乱。

  ■刘丽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