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笔者在新疆军区扎西岗边防连采访时看到,巡逻归来的战士赵军军走进班里,第一件事是打开床边的供氧终端吸氧气。
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长期缺氧影响着官兵的身心健康。为解决高原官兵吸氧问题,维护官兵健康,从1999年起,在总部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军区先后在阿里军分区、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建起了制氧站,但只是基本解决了高原抢救危重患者的“救命氧”供应保障问题。
“官兵健康比什么都重要!”采访中,新疆军区联勤部领导告诉笔者,“近年来,在各级关心支持下,高原边防部队新建起了高压氧舱、制氧站、制供氧点,将吸氧终端连接到所有边防官兵的床头上,官兵吸上了常态氧,达到了高原官兵每人每天吸氧1小时目标,实现了由‘保命氧’到‘保健氧’的历史性跨越。如今,驻海拔3000米以上的边防部队官兵全部吸上了新鲜氧气。”
“边防官兵看病难”曾是一线哨所官兵前几年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以神仙湾边防连为例,这个连队驻地海拔5380米,冬季长达6个多月,过去官兵患病只能到距离连队百公里外的医疗站诊治,由于距离远、转运时间长,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
此事引起联勤部党委“一班人”重视。在总部机关的关心下,联勤部出台了具体措施:筹建“医疗网络”,在各边防团、医疗站和部分边防连相继开通了全军医疗会诊系统,实现与解放军总医院等大医院的对接联通,并把“医疗网络”连接到所有边防连队和执勤点,平时官兵身体出现异常,可随时邀请权威医疗专家会诊,做到早预防,早用药。
康西瓦烈士陵园和狮泉河烈士陵园,长眠着上百位曾工作和战斗在喀喇昆仑的共和国官兵。其中相当一部分官兵不是牺牲在战场上,而是被高原病魔夺去生命。
多年来,新疆军区联勤部投入专项经费进行高原病课题攻关,还依托解放军第十八医院成立了高原病实验室。如今,专家们的足迹已经踏遍了高原所有的边防连队,急性高原病死亡率已降到零。一次,阿里军分区通信站报训队列兵赵轩由感冒引起头疼导致昏迷。第十八医院迅速抽组以甄海宁教授为组长的5人医疗救治小组,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乘直升机飞抵狮泉河,顺利完成了高原地区首例开颅手术,使这名战士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