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上,坦克旁,四级军士长荆晓鹏微皱眉头,看着前方碾出的道道雪痕出神。
“‘兵器精’又在琢磨啥高招?”一群兵呼啦围上来。荆晓鹏扫了一眼身边的兵,一边钻进坦克一边说:“又摸透了这老伙计在严寒中的一个怪脾气!”
荆晓鹏来自某机步旅坦克二连,人送绰号“兵器精”,此次演练他首次随部队从温区进入高寒地区驻扎。
见记者的手要往坦克上碰,荆晓鹏一把抓住:“没戴手套,千万不能碰!太冷了,碰上就粘上了!”
“其实,别看它是钢筋铁骨,一样怕冷!”荆晓鹏爬上坦克尾部,指着百叶窗说,“这些原来全是打开的,现在为了启动发动机,不仅要关上,里面还衬了一件‘秋裤’。”说完,他掀开百叶窗,底下露出一层毡布。
“以前我们部队一直在温区,成天考虑的是怎么降温散热,压根就没想到有一天要为它升温。温度不够,发动机就发动不起来。”荆晓鹏说。
“一旦发动不起来怎么办?”面对记者的发问,荆晓鹏扳着指头如数家珍:“一是利用加温器,二是借用外部启动电源,三是进气管内加热法,四是利用高压气和电动机联合启动,这一招最管用……”
这时,从刚才那群兵中递过来两页纸,上面记着7条严寒条件对坦克射击的影响及解决办法、5条武器校正检验情况总结,署名为荆晓鹏。
记者不禁对眼前这个老兵肃然起敬:“现在,你应该对你的‘老伙计’了如指掌了吧?”
“原来我一直这么认为,毕竟摆弄了15年,它的每一根管子、每一条线路都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此次挺进雪野,我不敢这么说了。”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就在前几天,坦克行进时油压突然急剧下降。到底怎么回事,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严寒中去寻找答案!”咀嚼着荆晓鹏的话,望着茫茫雪野上的道道碾痕,记者分明看到了一支部队的成长。
上图:某机步旅在雪野荒漠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张坤平摄
(本报朱日和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