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技术变革:理论创新的“瞭望台”

2012年12月06日 04:39  解放军报  评论

  科技界预测,当前世界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这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同时也在孕育着战斗力的又一次飞跃,预计今后20至30年世界将迎来新一轮军事变革。

  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当前,创新军事理论必须考虑到技术进步因素,密切关注下一场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只有对可能的技术变革心中有数,并将其应用于理论创新,才能真正推动军事理论的发展进步。

  当前,世界正处在一个新军事科技成果群体性喷发的时代。以X-37B为代表的新型航天器标志着人类距铸成“九天悬剑”已为时不远;特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正呼啸着开垦临近空间的“处女地”,成为全球快速打击力量的新宠;电磁发射技术使得人类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将致命的火力高密度地投送到数百公里之外,其作战效能与昂贵的导弹相比毫不逊色;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则引领着定向能武器的发展……除上述“打击的革命”外,物联网引发的“感知的革命”、云计算引发的“计算的革命”、量子隐态传输技术引发的“通信的革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初露端倪。这些崭新的技术之花,理应与军事理论创新相嫁接。如果这些技术走向战场,战斗力诸要素将被更牢固地“黏结”在一起,体系作战能力将向更高的质变阶段发展。

  从长远来看,基础性、支撑性技术的进步也将在军事领域引发深远影响,亦应把它们纳入军事理论创新视野。如基于硅晶片材料以及光子、生物、量子技术的新型计算机,可能带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飞跃;新型材料石墨烯厚度最薄、导电最快、质地异常坚硬,据推测将用于制造太空电梯缆线、薄如纸片的飞机和防弹衣,其军事运用前景不可估量。再如,科学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加工技术已成功制成纳米级齿轮、喷嘴和轴承等,使研制微型装备成为可能,将开辟颠覆传统战争观念的微型化战场……

  诚然,上述技术有的目前还不成熟,但考虑到它们的军事应用前景,应该提前将其列为创新军事理论的思考要素。否则,沉迷于历史经验的自我陶醉,或是热衷于舶来洋法的自我改造,都难以使作战理论研究迈开新步伐。应将对军事科技发展的洞察作为军事理论创新的基点,循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线索脉络及趋势可能,从更宽的视角、更高的站位和更远的时间跨度作前瞻性思考,想前人之所未想,不断推出符合军事变革趋势和我军军情的作战概念;同时积极运用预实践技术强化对作战理论的演示验证,用科技手段研究科技发展带来的未来之战,以先进的理论带动军队建设的前瞻设计,并推动军事科技与作战理论的互动共进。

  在思考未来战场时,我们要考虑到技术变革因素。在先进技术影响下,未来战场空间将更加扩大,既可袭于洲际之远,穿越陆、海、空、天、电、网、认知和心理全域,又可能争之毫厘、竞之米秒。未来战场时间也将高度集约,快节奏的对抗使时间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据预计到2025年,美军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的循环回路平均时间将以秒级计算;而尖端领域的较量,毫秒甚至纳秒间的差迟将造就别样的局面。兵家大踏步进退式的时空转换将成为历史的记忆,未来战场的时空关系将更为精准细腻。

  在构想新型作战力量时,应考虑未来技术发展前景。战争手段和作战能力的进步,加快了军事力量构成的消长变化。制天、制网、制电磁、制信息、制心理能力等将成为新的军事竞争焦点。与之相适应,大国兵器谱中传统常规军事力量与核力量地位急剧下降,天军、空天军、信息战军、心理战军等新型兵种将从萌芽成为中坚、从幕后走到台前,渐成支配军事斗争的主角。这种新技术推动新型力量产生的局面,将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而出现崭新的局面,军事理论设计理应兼顾到这些因素。

  在构想新型作战装备体系时,应依据先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毋庸置疑,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促成新概念武器大量创生,新型战争手段将呈爆发式增长。超高速导弹、远程电磁炮、天基动能杀伤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纳米武器等“新锐”竞相步入成熟,装备体系常变不止、日新月异。制胜要素中,火力、信息要素宝刀不老,机动和突防格外重要,“新知新武”将成为新的军事理论创新发力点。

  同样,未来军事理论构建也要考虑到新技术带来的斗争方式的全谱拓展。展望未来,虽然核武器仍将占据战略威慑的基石地位,但基因武器、地球环境武器等手段或将成为人类战争的新手段;超高速超远程常规打击武器带来的巨大心理恐惧或许不逊于核武器,并为威慑战提供了现实可用的手段。同时,由于受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关军事理论构想也要兼顾威慑、中低规模冲突、试探与维权、非对称作战等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

  贾道金 路 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