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糯康等判死刑彰显“虽远必诛”
糯康等4名罪犯6日由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另有两人被判死缓和有期徒刑。他们都是去年在湄公河上残害中国船员的凶犯。这是中国对境外杀害中国公民的凶犯实施引渡,并由中国法院将他们判处死刑的第一例,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人的命贱”,这是近代以来很多同胞的无奈慨叹。华人不仅在世界各地受欺负,还常常是恶意犯罪的廉价目标。在中国实力弱的年代,政府无法就境外本国公民受侵犯实施强有力的交涉,外国政府也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近年来中国人的人权在多个方向上同时发展。国内的人权保护事业受到舆论聚焦,国外的中国人受袭也总是能激起轩然大波。去年10月的湄公河惨案震动了中国举国上下,要求追查凶手并将他们绳之于法的呼声响彻中国社会。
我们的确做到了。通过多国联合侦查执法,糯康等主要涉案人员在金三角地区被抓获,有关国家根据国际法将他们引渡中国。倒退一些年,这几乎是不敢想的事。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词:虽远必诛。杀害中国公民的人,无论逃多远,都应最终落入法网。这是中国人的坚决追求,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它也将是各国政府愿意配合中国实现的正义行动。
客观而言,海外中国人的数量很多,而且大量从事低端工作,生活在各国的草根,更容易受到袭击。保护海外中国人是中国国家机器在新时期充满挑战的使命。
但这一次中国做得很坚决,动用了大量物质资源及政治、外交资源。它的成功对整个中华社会都是鼓舞,对各国有意侵犯中国人的犯罪集团则形成强烈警告。他们针对中国人的犯罪风险和代价正急剧上升,如果他们再敢铤而走险,糯康们的下场很可能在等着他们。
惩罚侵害者是保护中国人权益的重要工作。而让惩罚落到每一个境外侵害者的头上,需要中国的国力做强大后盾。这是国际关系中心照不宣的法则。
但仅有国力又是不够的,惩罚提供的威慑也并非万能。比如在复杂的金三角地区,打击犯罪需要形成成熟机制,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也需朝着保护湄公河公共安全实现有效转化。
无论如何,糯康等在华被判死刑必在国际社会造成轰动,使人们对中国政府保护境外本国公民的决心变得坚信不疑。这同时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一次迈进。在13名同胞惨死湄公河之后,如此成功的依法制裁既是对死者的告慰,也向全体中国人送来对国家力量与个人利益攸关的全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