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报告称中国国产航母开工 巡航导弹覆盖第2岛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 09:31  环球时报微博
5月15日17时许,中国航母平台在完成为期9天的第六次海试后,驶回辽宁省大连港泊位。图为远眺中返航的航母平台。中新社发 董永君 摄   5月15日17时许,中国航母平台在完成为期9天的第六次海试后,驶回辽宁省大连港泊位。图为远眺中返航的航母平台。中新社发 董永君 摄

  原题 美中国军力报告罗列解放军威胁

  本报特约记者   魏云峰

  五角大楼18日公布的《2012年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尽管篇幅与以往相比缩水一半,但对解放军军力的极力渲染却丝毫不差,在附录部分更用罕见的大篇幅罗列了解放军的各种装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对此回应称,美国国防部发表的这份报告,对中国正当、正常的国防建设说三道四,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交涉。

  美国代理副助理国防部长黑尔维1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该报告由五角大楼撰写,并广泛采纳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能源部、商务部、财政部以及情报机构等部门的意见。他表示,为与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的各种报告规格一致,今年的报告相比往年要短得多,但仍涵盖中国军力的各个主要问题。

  该报告宣称,中国正在利用自身的经济发展,通过新军事行动以及投资更多的现代武器,扩大军事影响力。报告提到美国最关注的几种解放军新武器———反舰弹道导弹、歼-20隐形战斗机和航母的进展。黑尔维说,中国持续投入资金构建针对美军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其中就包括被称为“航母杀手”的反舰弹道导弹,目前该导弹已具备“有限的运作能力”。报告还预测,可与美国第五代战机F-22和F-35媲美的歼-20将在2018年具备作战能力。美国广播公司19日称,在中国第二架歼-20隐形战机首飞的同时,美国F-22却因缺陷迎来限飞禁令,未来中国隐形战机将成为美国空军的挑战者。五角大楼还说,中国已开工建设第一艘国产航母,预计将在2015年交付,随后还将建造更多航母,但“解放军航母要具备最初级作战能力仍需要更多时间”,因为缺乏经过充分航母起降训练的飞行员。

  与以往不同,这次报告的附录部分详细介绍了解放军的兵力、部队编制、装备性能等。关于解放军的台海战略是这份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报告称,在军事人员、军队结构、武器装备和军队准则发展方面,两岸军力平衡继续向有利于北京的趋势发展。附录详细对比了海峡两岸的兵力和装备数量,宣称解放军对台部署的陆军兵力为40万人,包括3100辆坦克,而台陆军兵力为13万人,约1100辆坦克;解放军东海和南海舰队拥有16艘驱逐舰、44艘护卫舰、30艘常规潜艇和2艘攻击核潜艇,而台海军只有4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4艘常规潜艇;在空军方面,解放军有1570架战斗机和550架轰炸机,其中对台分别部署有310架和180架,而台军相应为388架和22架。

  报告提到,解放军对台发起全面两栖攻击的能力还略嫌不足,但解放军在持续扩展威慑、拖延或阻碍第三方介入台湾冲突的能力,“目前北京可能难以实行全面的军事封锁,但到2020年,北京海上封锁的能力就会稳步提升”。和以往一样,报告中有关大陆对台导弹的数量成为台湾媒体关注的焦点。台湾“今日新闻”20日引用报告称,大陆仍将最先进的武器对准台湾,至去年10月为止 已部署1000-1200枚短程弹道导弹。报道称,马英九当局2008年上台后,“大陆对台军事威胁依旧不减”,2009年对台导弹增至1050-1150枚,而最近这3年大致维持在1000-1200枚,“数量虽然没有明显增加,但质量却有改善,尤其是导弹的性能与弹头杀伤力,都有显著提升”。报告还提到,解放军可以发动有限的短程弹道导弹袭击,精准打击台空军防卫系统,以此削弱台湾防卫、压制台湾当局或粉碎台湾民众抗击的意愿。

  报告附录的最后部分还特别列出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各种导弹。《华尔街日报》称,2012年中国军力报告显示中国持续投资先进的巡航导弹,短程、中程、洲际弹道导弹。报告附录的示意图显示,在常规导弹领域,解放军“东风-21”弹道导弹和“长剑-10”巡航导弹的射程达1500公里,已覆盖第一岛链;而射程更远的“东风-3”弹道导弹和从轰-6轰炸机发射的空射巡航导弹足以将第二岛链纳入攻击范围。在战略核导弹领域,解放军打得最远的“东风-5”洲际导弹射程超过1.3万公里,能攻击“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地区”;最新型“东风-31”、“东风-31A”和“巨浪-2”洲际导弹让中国核力量具备更强的生存力。▲

分享到:
  相关专题:美国发布2012年涉华军力报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