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军事网站《韩国军事防务网》8月7日发表文章对中国近年来投入国际军售市场的各型外销武器装备及取得的相关经验教训进行了分析。近年来,中国虽然凭借“枭龙”战机、MBT-2000主战坦克、F-22P系列导弹护卫舰等一批外销型武器装备的外销成功,逐步改变了以往在国际军火市场中薄利多销的形象,但与美俄欧等老牌军售大国相比,中国尚略显稚嫩。以现阶段中国的技术条件与水平,盲目投入过于激烈的军售竞争可能面临诸多窘境。当然,尽管在现阶段,中国的武器装备生产与出口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随着其自身技术与国际影响力的逐渐提升,其最终有望成为类似美俄的高端武器出口大国。
韩媒称,相对于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军火贸易国家,中国进入国际军火市场的时间比较晚。此前虽然也有国际间的军火输出,但其形式仅局限于无偿赠送的军售。直到向埃及有偿提供歼-6型战斗机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常规军售之路。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军火出口相对于其他武器出口国还是存在本质差别。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有三个特征:其一,装备技术水平低,主要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占有市场份额;其二,付款方式多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世纪初,泰国向中国进口了约50辆96式主战坦克(并计划后续进口100辆,在此次军售竞标中,韩国最新的K-2主战坦克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落败),而采购款项是以泰国特产的龙眼为主进行的实物支付。其三,中国在军售过程中很少像西方国家那样附加很多政治条件。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尤为明显。
韩媒称,但随着中国武器装备相关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军火出口出现了瓶颈。由于中国以前技术水平较低,出口武器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枪械、中低端的陆军重武器、初中级教练机,以及中低端的水面舰艇与潜艇。随着自身技术的发展,中国有能力生产技术水平更高的武器装备。但这些武器如果拿到国际军火市场上与国外尤其是西方的同类武器装备相比,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具体的使用性能,仍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没有经过实战考验和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这两块短板已经在近期中国参与的几次国际军售竞标中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韩媒称,虽然现阶段,无论至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军费开支,中国与美国尚有很大差距,但是,今天中国的各种武器研制与装备计划,或许会有先后之分,但却再也不会想当年那样受制于经济原因而频频下马。事实上,中国对前面提到过的歼-7战斗机的持续改进升级,就体现了中国有能力对一型武器装备进行持续的改进升级,时刻保证其先进性与可靠性。而下一个目标,显然是对苏-27系列战机进行“歼-7式的彻底使用”。这种持续的研制和投入,无疑使中国在武器性能方面尚无法与西方先进武器进行正面交锋的今天,以其不落下风的可靠性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韩媒文章认为,韩国的武器装备研制与出口是中国值得借鉴的。而其中更多体现的是教训。相对于中国一贯的稳重风格(即使在一段时期内,这种风格给中国带来了相对消极的影响),韩国的表现就显得有些浮躁了。其三军装备的核心技术,均严重依靠美国进口。固然美韩之间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使得美国不会去卡韩国的脖子,但是,一旦韩国将这些所谓的“国产装备”用于出口,这些武器装备的潜在用户就会思考自己与美国的关系如何。如果自身与美国的关系堪忧,那么采购韩国装备就是一件相对危险的事情。因为一旦大量装备,美国无疑就有可能通过限运甚至禁运武器中的关键部件对其进行干涉或制裁。而另一种可能是,既然美国掌握着韩国装备的核心技术,那么是否有可能直接采购美国装备呢?又何必非要经过韩国呢?这样韩国就因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使其在国际军火市场中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地位。
韩媒称,虽然中国并没有一个类似美国这样的盟国,但是,中韩两国却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自身不掌握或不完全掌握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在中国而言,最明显的,就是其在各型装备的发动机方面长期面临短板,这也就是通常情况下提到的“心脏病”。通过韩国的经验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技术掌握在与自身关系极为亲密的盟友手中,在国际军售市场上依然会面对不利局面,更何况中国诸多的自产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还掌握在竞争对手手中(“枭龙”战机的发动机来自俄罗斯,MBT-2000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来自乌克兰),因此,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与这两国的交锋中,频频处于下风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虽然中国在自产武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要想成为类似美俄欧那样的军火出口大国,掌握装备的核心技术是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