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起飞》杂志社网站载: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在军用直升机研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中国直升机研制和生产龙头企业主要有两个,其中昌飞生产直-8、直-10、直-11和CA109直升机,哈飞生产直-9以及民用型H410、H425、HC120直升机,还和欧洲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发直-15。
俄刊称,中国直升机制造业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6年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在苏联帮助下开始许可生产米-4直升机,代号直-5。之后中国多数直升机的名称都以汉字“直升机”首个汉字“直”编号。也正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开始掌握许可生产ASH-82V活塞式发动机,中国代号HS-7。中国使用HS-7发动机组装的首架直-5直升机于1958年12月14日升空,在直到1979年的随后二十年内,这里共生产了575架各种类型的直-5直升机,其中包括火力支援型、布雷(反坦克地雷)型和搜救型。
俄刊称,在掌握了直-5生产技术之后,中国航空专家们不断尝试完善其性能,研制新型产品,不久就在借鉴苏联直升机结构的基础上研制出首型国产直升机直-6,主要区别是机身轮廓明显不同,而且放弃HS-7活塞式发动机,改用WZ-5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原型是苏联安-24飞机使用的AI-24发动机的中国版WJ-5。直-6于1969年12月15日首飞,之后直到1977年仍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尽管曾计划在批量生产,但未能落实,仅出厂11架样品。中国另外还自主研制直-7直升机,重14吨,载重量3.5吨,使用两台WZ-5A涡轴发动机,1975年在原型机出厂进行地面试验之前曾进行改进,但最终未能成型,项目随即停产。当时中国南京还在努力研制另外一种国产轻型直升机“延安二号”,使用仿自苏联AI-14R发动机的HS-6C活塞式发动机, 1975年9月4日首飞,但是试验样品未能完成飞行试验阶段的任务,没能成功。HS-6C活塞式发动机还被哈飞用在三座型701直升机上,后者是美国贝尔47G直升机的中国版,1970年1月23日首飞,但在济南的量产规模相当有限。
俄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在直升机研制和生产领域取得相当大的成绩,特别是在合法自主仿制法国直升机方面,首先是SA321“超黄蜂”,然后是AS365“海豚”和AS350“松鼠”,在中国分别命名为直-8、直-9和直-11。这三种直升机成为中国大多数国产军用和民用直升机研制的基础,今天和从俄罗斯进口的各型米-17/171直升机一起构成了中国军队和民航直升机的基础。另外,最近十年来中国还签署相关合同,完全掌握了其他几种型号直升机的合法许可生产,其中包括HC120(欧洲直升机公司EC120)、CA109(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A109E)、轻型S-300、S-333直升机,并且还在和欧洲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直-15/EC175新型中型运输直升机。
俄刊称,几年前俄新社曾披露称,2007年3月中俄签署合作协议,在成都成立联合企业四川蓝天直升机有限公司,负责维修和组装米-171直升机,计划在2008年就开始组装20架米-171,之后把产能扩大到每年80架。这项交易的实际完成情况现在暂时还不清楚。另外,2008年2月中国和波兰斯维德尼克公司签署协议,在九江组装150架W-3A“雄鹰”、MI-2PLUS 、“卡妮娜”、SW-4直升机。此前在2003年,中国洪都航空工业集团还在南昌和美国RDM控股公司组建联合企业,使用美国供应的部件组装轻型直升机MD500N和MD600N。
俄刊称,拥有西方现代化燃气涡轮直升机生产实践经验之后,中国航空制造师开始在其基础上研制国产直升机,90年代末开始研制国产陆军反坦克武装直升机直-10。有消息称,直-10已在定型量产后开始装备部队。还要指出的是,除了组装生产和自行研制的直升机以外,中国军队还在使用各型进口直升机,既有俄罗斯喀山直升机制造厂生产的米-17(米-17-1V、米-17-V5、米-17V-6)、乌兰乌德航空制造厂生产的米-171、库梅尔陶航空制造厂生产的卡-28反潜和搜救直升机,也有美国的S-70C、法国的“超级美洲豹”和“美洲狮”直升机。
俄刊称,目前中国直升机队伍中直8、直-9、直-10、直-11、直-15系列国产产品备受关注,它们的具体研制情况如下:
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机
昌飞生产的直-8重型多用途直升机采用传统六叶单旋翼和五叶尾桨布局,水陆两栖型机身,安装3台WZ-6涡轴发动机,功率1630马力,载重量4吨,使用外挂时可达5吨。1975年中国决定由昌河工厂组织生产法国航宇工业公司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并由江西航空发动机厂为其生产发动机。上世纪70年代中国海军航空兵得到了13架法国SA321直升机,之后进行详细研究,1976年开始设计国产直-8多用途直升机,研制工作于1979年因经济因素中止,1984年恢复,1985年底制造出首架原型机,1985年12月11日首飞,1994年11月12日定型,至今已至少生产60架直-8系列直升机。
首批两栖型直-8于1989年列装中国海军。搜救型右侧配有绞车,携带两艘气艇。反潜型配备引进的ORB-32搜索雷达、HS-12吊放声纳,装备两枚ET52(仿自法国A244S)或“鱼-7”(仿自美国MK46)反潜鱼雷。扫雷型可拖曳防雷扫雷具。直-8A陆军运输直升机是1999年在直-8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使用法国透博梅卡公司“马基拉2A”发动机,2001年首次装备陆航兵,2002年11月开始列装首批量产型产品。直-8F两栖运输直升机使用3台加拿大PT6A-67B发动机,功率1877马力,2004年8月首飞。2006年以其为基础研制出中国空军及空降兵使用的直-8K、直-8KA搜救直升机,座舱下装配强大的探照灯、吊挂绞车、陀螺稳定光电系统,2007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直-8最新改进型号是舰载型直-8J、运输型直-8JA、救护型直-8JH。
直-9轻型多用途直升机
哈飞研制的直-9轻型10座多用途直升机采用4叶单旋翼带尾桨式布局,安装2台WZ-8A涡轴发动机,功率710马力,载重量1.9吨,根据法国AS365N“海豚”直升机专利研制生产。1980年7月2日中法签署合同,由哈飞许可生产50架,并在株洲为其生产100台发动机。1981年开始组装首批28架直-9,相当于AS365N1,之后又组装20架直-9A,相当于AS365N2,法国组装部件的供应直到1992年才结束。
俄刊称,在掌握专利生产技术之后,中国从1986年开始自主生产直-9直升机和发动机零件,开始实现国产化。哈飞制造的首架国产直-9B于1992年1月16日首飞,1993年投入量产,当年开始列装陆军航空兵部队,它能执行运送8-10名全副武装队员、搜救、通信、炮兵指挥、无线电电子对抗等任务。之后为中国海军航空兵研制舰载型直-9C反潜直升机,配备HS-12吊放声纳、国产KLC-1搜索雷达,装备1-2枚反潜鱼雷或C-701电视制导反舰导弹。
俄刊称,自1998年起开始为陆军航空兵生产直-9W装甲攻击直升机,可在4个挂架上携载8枚射程3-4公里的“红箭-8/8E”反坦克导弹或4枚“天燕-90”空空短程导弹,可配备12.7毫米机枪、23毫米机关炮、2管57或90毫米火箭弹(各备弹18和9发)。在反坦克型配置方案中使用陀螺稳定光电瞄准仪。直-9WA改进型于2005年装备陆军航空兵,其机首下面的陀螺稳定光电系统由洛阳光电技术中心研制,具备电视和红外信道,能保证日夜战斗使用。换装WZ-8C新型发动机,功率860马力。配备新型通信设备和无线电电子战设备,座舱仪表板增添两个大尺寸多功能显示器和1个小尺寸显示器。出口改型直-9WE则于2008年研制成功。
直-9系列的其他改型也很出名,包括陆军直-9G攻击直升机和直-9F警用巡逻直升机,其中直-9G可全时辰昼夜战斗使用,能够携带的武器装备品种更加丰富。各型直-9的生产规模不少于200架。
直-9的首种民用商业改型是H410,最大起飞重量4.1吨,可运送13名乘客外加1名飞行员,载重量1.9吨。2001年9月H-410A改进型直升机升空,它使用更加先进的WZ-8C发动机,能在炎热和高山气候条件下使用,2002年7月10日得到认证,之后批量生产。其进一步发展型是H425,起飞重量增至4.25吨,载重量增至2.1吨,2003年12月首飞,从2005年起开始量产。
俄刊称,直-9(H410、H425)系列直升机不仅在中国广泛使用,还积极外销。2000年6月向马里空军出口两架直-9B,之后又向老挝和毛里塔尼亚空军各交付2架和1架直-9B。直-9的最大进口国是巴基斯坦,巴海军首批得到18架直-9C反潜直升机,2009年9月又开始接收另外6架。2010年1月中国向肯尼亚空军供应4架直-9WE攻击直升机。还向佛得角出口了两架直-9多用途直升机。今年还应向孟加拉国海军交付3架直-9C反潜直升机。
直-10双座攻击直升机
俄刊称,昌飞研制的直-10双座型陆军装甲作战直升机采用五叶单旋翼X形尾桨布局,安装两台涡轴发动机,具体使用PT6C-67C型还是MTR390型暂时还不清楚。中国早在1979年就已开始研制国产攻击直升机,中国军事专家分析认为,装配高射速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的现代化攻击直升机是对抗敌方装甲设备的最好手段。此后中国得到了8架配备“霍特”反坦克导弹的“小羚羊”直升机,经过认真研究后,昌飞开始研制国产陆军反坦克武装直升机,代号直-10或武直-10。原型机2003年4月29日首飞。武器系统包括机首位置的23毫米高射速机关炮、机翼下外挂的(两侧各2个挂架)最多8枚“红箭-9/10”反坦克导弹(分别仿自“陶”式和“地狱火”反坦克导弹)或最多8枚“天燕-90”空空导弹或最多4枚“霹雳-5”、“霹雳-7”、“霹雳-9”空空导弹,以及各种口径的火箭弹。据称武直-10已于2010年11月定型,列装部队,目前至少已生产10架。
直-11轻型多用途直升机
俄刊称,昌飞直-11轻型多用途六座型直升机采用三叶单旋翼和双叶尾桨布局,安装1台WZ-8D涡轴发动机,功率680马力,仿自法国AS350B“松鼠”。中国从美国得到几架退役的AS350B直升机后,经过认真研究和适当修改,最终研制成功。首架原型机1994年12月16日首飞,1996年得到认证,之后开始批量生产。1998年8月直-11多用途直升机和教练直升机开始列装陆航兵。2002年先后研制出直-11ME1和直-11MB1性能更完善的多用途改型直升机,使用现代化航电设备,改装2B1A涡轴发动机,功率860马力,升限由4500米升至6000米,其中直-11MB1在2003年3月7日首飞。为陆航兵研制的直-11W武装直升机2004年12月首飞,可携带4枚“红箭-8”反坦克导弹和4管57毫米火箭弹,或者2个12.7毫米航空机枪吊舱和7管70毫米火箭弹。2005年研制成功的直-11J可用作教练和巡逻直升机,已从2005年起量产。直-11N则是农业型和消防型。目前各型直-11至少已经生产了50架。
直-15中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
俄刊称,直-15前景中型6吨级多用途运输直升机由哈飞和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开发,采用4叶单旋翼和3叶尾桨布局,配备两台PT6C-67E涡轴发动机,可运送14-16名乘客。2005年12月5日哈飞和欧洲直升机公司签署联合研发协议,欧洲直升机公司面向欧美市场的产品代号EC175,哈飞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代号直-15。首架EC175试验样品机机身组装工作于2008年11月15日完成,并在法国完成最后组装,2009年12月4日首飞,计划在2011年进行欧洲EASA标准认证,从明年开始向欧洲市场供应。预计在今后20年内直-15/EC175的市场订单为800架。(书山)
相关专题:第49届巴黎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