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7日消息: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6月3日报道,乌克兰独立新闻社近日披露,费奥多西亚市“大海”造船厂5月27日发生一起严重事故,导致其为中国制造的首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的船体严重受损,相关合同履行问题面临威胁。乌专家认为此次事故虽会使俄罗斯间接受益,但未必能导致中乌合同流产。
一名与“大海”造船厂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透露,5月27日该企业在使用梁式起重机移动为中国制造的首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船体时,吊车不慎坠落到船体上,导致至少两人死亡,另有一人重伤。这起事故可能会对处境本来就非常艰难的乌克兰军事船舶制造业整体带来真正的灾难性后果,因此查清事故原因,分析谁将从中受益,判断其对中乌合同的影响非常重要。
人为因素酿成事故?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消息人士掌握的情况表明,当时几名造船厂职工用手机拍摄下了事故现场情况,国家安全局特工迫使他们删除这些视频,但并非所有人都执行了安全局的命令,因为一段事故视频于5月29日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仅仅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并不能了解事故的详细情况,而“大海”造船厂领导层拒绝就此做出任何解释,既未肯定,也未否认。这种态度多少也可以理解,毕竟企业履行的订单不是建造干散货船,而是制造较高科技含量的军舰。但是在随后大量信息不断泄露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沉默,显然也不太合适。
“大海”造船厂消息人士对某网站透露,当时企业使用两台梁式起重机移动船体,负责吊升船尾的吊车制动装置发生故障,未能钩稳船尾,吊车连同一名女工猛然坠落到船体上。直到5月29日,船体和吊车仍未脱离。厂内一名员工指出,除了人员受伤之外,船体防弹钢板也被砸落,船体严重变形。另外,吊车坠落还导致承载船体结构的车间变形。这个车间是独一无二的,它高达52米,欧洲第二,世界第三。事故非常严重,船体现在下不来,因为没有人愿意坐上吊车把船体降下来,这么做无异于自杀。移动船体时使用的每台吊车都能吊起50吨的重物,而这艘舰仅重95吨。有消息称,错误在于吊车开始工作时没能同步。
不能不说,无论是“大海”造船厂,还是乌克兰其他造船企业,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人才短缺。最近几年来企业不景气,上百名高级技术专家下岗。虽然后来有了订单,也无法轻易地吸引他们回来,而且离开“大海”造船厂的几名员工已在俄罗斯类似企业找到了工作。据“大海“造船厂消息人士透露,遇难的这名吊车女工此前是焊工,不久前才重新学习的新专业。显而易见,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是人为因素,而且还会进一步加深设备损耗。据悉,乌克兰部门间委员会已经开始调查此次事故。
谁将从中受益?
此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悲剧,但也应当想想,谁有可能会从中受益。中乌4艘“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的合同是在2008年底签署的,在2009年5月保障合同履行的中乌政府间协议签署之后生效。协议条件规定在费奥多西亚“大海”造船厂建造两艘“欧洲野牛”,另外两艘将在中国生产,乌方提供技术文献。这一合同的签署立刻引发了中乌与俄罗斯国防工业的关系问题。“欧洲野牛”是由俄罗斯“金刚石”中央海军设计局在上世纪80年代设计研制的,在得知中乌签署合同后,俄方宣称自己拥有对该型军舰的知识产权,拒绝为其提供只有俄企业生产的配件。俄罗斯人的不满可以理解,因为中国长时间地详细研究乌俄船舶制造商,考虑从哪国进口“欧洲野牛”,最终选择了乌克兰。俄罗斯向中国提出了苛刻条件,要求中方先采购一系列将近15艘登陆舰,然后才能得到技术文献。争夺中国订单的乌克兰做出重大让步,赢得了合同,但也面临大量问题,许多配件都由俄企业为乌方制造,还有产权方面的争端。俄罗斯人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2010年5月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会见俄联合造船集团领导人特罗岑科,责成他亲自负责俄企业整合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朝霞-机械设计”公司和费奥多西亚市“大海”造船厂的事情。特罗岑科指出,两个兼并对象都是乌克兰国有企业,前者实力非常强大,重点生产船舶涡轮机,也可生产燃气涡轮机,后者则是轻合金和铝合金船只生产的龙头企业,现在都面临生产困境。如果并入俄联合造船集团公司,他们的问题都有可能得到解决。后者表示,俄乌双方已经商定详细研究这个问题,俄企业应当直接参与和研究双方都感兴趣的企业合并问题。但是,乌方企业去年并不是特别关注整合事宜,根本不愿仓促并入俄企业。相反,“大海”造船厂和“朝霞-机械设计”公司合作,由后者为“欧洲野牛”供应发动机,共同履行中国合同。现在却又发生严重事故。毫无疑问,俄罗斯媒体将会借机大肆诋毁“大海”造船厂的声誉,企图彻底破坏中乌合同。
吊车坠落不会吓跑中国人
此前中乌双方已经承受过类似考验,2009年9月29日中国代表团前往“大海”造船厂参观,车队在雅尔塔附近与一辆逆向迎面驶来的瓦兹汽车相撞,中驻乌使馆副领事遇难,武官受伤,令“大海”造船厂惴惴不安,担心因此失去有望到手的巨额订单。
初看之下,问题似乎已有定论。在费奥多西亚市“大海”造船厂发生吊装事故之后,中国可能会放弃与乌克兰的合同,重新与俄罗斯谈判。但是,乌克兰军队、军转民和裁军研究中心主任巴德拉克认为,局势并非毫无希望。他说:“我们遇到的是意外生产状况。但是我认为,事故并未严重到彻底影响合同的地步。我想强调的是,供应‘欧洲野牛’的合同是中国人感兴趣的。首先,从获得技术在中国继续制造的角度来看,无论吊车坠落与否,中方同样可以得到这些技术。”
乌专家指出,“大海”造船厂必须从此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总体来说,不只是乌克兰,所有前苏联国家国防企业内部的生产纪律都已严重涣散。此次事故还和职业熟练人才流失有关。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投资不足,企业生产能力无法升级,而且国家对军工企业生产流程的监督水平也不如苏联时期。因此时常出现采购方以质量差为由退货的情况,这在乌克兰向伊拉克供应装甲设备和向约旦交付装甲输送车中都曾有过,希腊也曾抗议乌克兰“大海”造船厂建造的“欧洲野牛”质量不高。不过这些并非只是乌克兰的问题。最近十年来在军事装备质量低劣方面的最大丑闻是阿尔及利亚退回俄罗斯生产的大批米格-29歼击机,阿方发现俄方交付的30多架米格-29飞机都是次品,质量低劣。相比之下,“大海”造船厂的吊装事故只是一次生产意外,未必会对中乌合同命运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编译:书山)